20世纪80年代城市多层单元式住宅适老化改造设计研究——以长江中下游的5种户型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fan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城市老年人居住矛盾日益凸显,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刻不容缓。20世纪80年代(以下简称为“80年代”,同类文字叙述作相同简化)建设的住宅在既有住宅中所占比例相当大且分布广,然而这些住宅设计之初受当时经济条件及政策的制约,标准较低,严重忽视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对老年住宅表示感兴趣,部分企业已经进行了一些尝试,但其主流仍是拆旧建新。80年代的城市住宅至今不过30年,国家颁布的相关规范规定,普通房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拆除“年轻”住宅是资源浪费。同时考虑到普通居民的经济状况,所有老年人购置新房并不现实。因此,对我国质量尚好的城市既有住宅进行适老化改造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从老年人生理、心理、行为习惯以及气候特征等层面分析了城市老年人的居住特征,并通过访谈、观察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不同类型住宅存在的特殊性以及共性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研宄,总结出城市住宅适老化改造的潜力及老年人的改造需求;其次,文章分别从时间顺序、平面类型、建筑层数以及热工区划四个方面对建国以来的城市住宅进行类型学梳理,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我国城市住宅类型的发展,并以此探讨研宄对象的判断依据;再次,基于老年人居住需求的研宄以及住宅类型学的梳理,笔者对不同类型的城市住宅分别进行文献研宄与现场调研,归纳我国城市既有住宅适老性的优势与不足,并总结80年代城市多层单元式住宅适老化改造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最后,本文选取长江中下游3个城市武汉、南京及上海的8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5种城市住宅的户型作为研宄案例,结合笔者的现场调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研宄,先归纳其一般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住宅的改造方法进行分类,再分别针对套内空间及公共空间以案例研宄的方式提出具体的改造方法,希望能够以此为同类型的其他住宅适老化改造提供设计参考。
其他文献
我国目前正处在快速的城市现代化进程中,虽然还没有最后完成,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使得城市人口数量猛增,城市空间规模扩大,尤其是一些国家级、区域级的中心大城市。由此带来城
天津地区作为寒冷地区代表,一直以来住宅节能的重点都是冬季的节能,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温室效应,城市热岛等因素的影响,这一地区住宅的夏季空调能耗也日益增加,因此该地
由于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文化背景,泉州的传统建筑不仅极富特色且自成体系,而流传于地方匠师体系内的各种营造技艺则是这些传统建筑得以实现的技术关键。营造技艺不仅是珍贵的
当代中国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的转型时期,影响着社会机体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了我国城市社区的变迁和变革,本文所研究的西安市纺织城社区也面临着这样的变迁和
一直以来城中村是人们热议的话题,深圳拥有数量最多、问题最复杂的城中村,深圳城中村的改造具有典范意义。2005年,颁布《深圳城中村(旧村)改造总体规划纲要》,重点针对旧村改
商业建筑的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研究在国内是比较新的领域。完善的建筑标识导向系统设计在人们的日常公共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商业活动的蓬勃兴起使得商业建筑的标
目前,我国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也在日益增长。然而大部分老年人却受到传统养老观念的冲击,面临着家庭结构缩小和社会养老设施相对落后等问题。居家养老是当
在数字社会的建筑创作中,不规则形态建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从20世纪末开始到2009年为止,不规则形态建筑的建成数量的迅速增长,并发展出了一种具有表现力的独立形体和空间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活动已逐渐普及和深入发展,旅游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备受各界的关注。文章以旅游规划的运作过程为主线,从运作过程中的
随着世界经济与科学文明的发展,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越来越受到广大规划界的关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问题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热点话题。寻求适于文化遗产的旅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