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运用当归补血方加减对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三阴交、涌泉敷贴,观察该方法对患者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中医证候积分、神经传导速度及空腹血糖的影响,以期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护理提供临床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11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当归补血方加减(即黄芪、当归、冰片)进行三阴交、涌泉敷贴,每日1次,每次4小时,干预4周。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中医证候积分、神经传导速度及空腹血糖情况。结果1.基线比较试验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身高等)、基本临床资料(病程、用药情况、并发症等)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因素(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平均每日运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前两组患者TC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双侧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及腓总神经运动纤维传导速度、空腹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过程中,两组患者每周的口服降糖药种数、胰岛素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TCSS评分组间比较,试验后试验组患者TCSS总分、神经症状及感觉功能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反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试验后试验组患者TCSS总分、神经症状及感觉功能得分与试验前比较,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神经反射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各项得分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试验后两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肢体麻木、肢体疼痛、手足畏寒及倦怠乏力各项得分比较,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各项均无明显差异(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试验后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口渴喜饮、多食易饥、肢体麻木、肢体疼痛、倦怠乏力较试验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则仅在中医证候总积分、口渴喜饮及多食易饥方面有所改善(P<0.05)。4.神经传导速度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双侧腓肠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双侧腓总神经运动纤维传导速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患者双侧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及左侧腓总神经运动纤维传导速度较试验前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右侧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及左侧腓总神经运动纤维传导速度较试验前有所改善(P<0.05),其余各项组内比较均无明显改善(P>0.05)。5.空腹血糖组间比较,试验后两组空腹血糖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值在试验后较各自试验前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当归补血方穴位敷贴能够降低气虚血瘀型DPN患者的TCSS评分,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和感觉功能,如下肢疼痛、麻木等肢体症状。2.当归补血方穴位敷贴能够改善气虚血瘀型DPN患者肢体疼痛、肢体麻木、手足畏寒、倦怠乏力等不适症状。3.当归补血方穴位敷贴能够提高气虚血瘀型DPN患者的腓肠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其感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