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银屑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提高人们对银屑病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为医务工作者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对象与方法1.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2年10月在济南市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就诊和住院的的银屑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由患者独立完成问卷填写,疾病严重程度部分由医师填写。调查问卷包括银屑病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PASI评分表、银屑病患者自身疾病知识调查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2.调查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对社会人口学、疾病相关特征、心理健康状况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社会学资料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特质应对方式的关系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将心理健康作为因变量,把与其相关的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方程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因素。结果1.本次共纳入银屑病患者102人,调查对象年龄16~77岁,平均年龄39.04±17.26岁,男59(57.8%),女43(41.2%);寻常型银屑病82例(80.4%),脓疱型9例(8.8%),关节型8例(7.8%),红皮病型3例(2.9%)。PASI平均得分为18.97±10.33分。2.患者抑郁得分为59.50±10.89分,出现抑郁症状者80人(78.4%);焦虑得分为50.23±8.66分,出现焦虑症状者39人(39.2%);社交回避与苦恼得分为14.2士7.17分。3.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医疗费支付方式、职业、经济状况、疾病严重程度、疾病类型等分组之间银屑病患者心理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文化程度间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无显著性;焦虑、抑郁、社交回避与苦恼得分与疾病严重程度、消极应对得分显著正相关(p<0.05),与社会支持总分、积极应对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总分、消极应对、PASI纳入抑郁回归方程,共解释其65.3%的变异量;消极应对、PASI得分、社会支持总分共解释焦虑39.8%的变异量;客观支持、消极应对、疾病严重程度联合预测社交回避与苦恼32.4%的变量。结论1.银屑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存在严重的焦虑、抑郁、社会交往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医务工作者应该重视心理健康状况对患者的影响,不仅要重视患者躯体治疗,更要注重患者心理健康指导。2.积极应对方式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社交回避与苦恼状况,消极应对方式能加重患者焦虑、抑郁、社交回避与苦恼程度,良好的社会支持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是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