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老并磁铁矿矿床是目前新疆南部发现的最大的沉积石膏型磁铁矿床,找矿潜力巨大。本论文在充分收集并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矿床进行剖析。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稳定同位素、主量、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等方法,主要研究了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地质特征、成矿年代、岩矿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的内容,初步探讨区域成矿规律,主要成果有:1、老并磁铁矿矿床地处塔阿西-塔吐鲁沟火山沉积盆地,含铁岩系整体沿黄褐色氧化带分布,没有专一的地层建造。它与BIF型铁矿床、鞍山式铁矿床、大栗子式铁矿床、宣龙式铁矿床及宁乡式铁矿床具有明显的差异;2、该铁矿床的主量元素主要由T(Fe2O3)和SiO2组成,SiO2/Al2O3与海相火山-沉积型铁矿相似;明显富集Th、U、Hf、P、Gd、Er等高场强元素,明显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Sr和Zr、Ti、Nb等高场强元素,与BIF型铁矿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区别,Sr/Ba、Ni/Co、Ni/Zn比值与海相火山沉积型铁矿相似;不同类型磁铁矿石和单矿物稀土特征一致,轻稀土富集。3、共生矿物中的黄铁矿和硬石膏中δ34S均以富集重硫为特征,表明主要来源于海水硫酸盐还原硫;磁铁矿δ18O与海相火山沉积型磁铁矿(冀东铁矿)相似,表明磁铁矿主要为原始沉积形成。4、与相似的海底喷流的Sedex型(SMS)和VMS型进行对比研究,该矿床在大地构造背景、地质特征、围岩蚀变、找矿标志,控矿条件、容矿岩石等方面呈现出特殊块状硫化物矿床Sedex型(SMS)和VMS型过渡性特征。5、火山沉积盆地形成的弧盆构造,为铁矿的沉淀提供了良好的沉积环境,海底火山喷发的气水热液带来大量热源和成矿物质,在弧后地区诱发小型热对流的动荡环境中,成矿物质向盆地边缘的泻湖、潮坪的高氧逸水体运移,Eh值增大,使盆地中心的硫酸盐等酸性还原物质过渡为边缘的滨浅海的氧化物质;共生矿物的形成降低海水中硫酸盐的浓度,随着陆源碎屑物质加入,PH值改变,从而促进了磁铁矿的沉积。将该膏铁型磁铁矿床的类型引入,不仅深化了铁矿成矿理论,还对该区域寻找和勘查大型沉积—变质型铁矿及岛弧带多金属矿产提供了技术路线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