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湘西地区位于湖南省西部,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气候潮湿,降雨量丰沛,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区域。历史上出现的几次大规模移民运动,促使湘西地区当地的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融合,以至当地出现了多种不同文化杂糅并存的局面。文章对传统建筑檐下构件研究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思辨湘西地区传统建筑檐下构件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研究的重要意义。关于湘西地区传统建筑、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但是现有的研究还是存在部分不足之处,尤以针对湘西地区传统建筑檐下构件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见。湘西地区的传统建筑多有深远的屋顶出檐以保证建筑少受雨水的侵蚀。屋檐出挑深度较大的传统建筑的上部荷载较大,檐下构件在建筑中能有效的加强结构强度,以负担较大的上部荷载。文章根据檐下构件的受力特性的不同,将檐下构件分为撑拱与挑枋两类,撑拱主要起到抗压作用,挑枋主要起到抗弯、抗剪作用。试图探讨在湘西地区复杂的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的影响下,该地区的传统建筑檐下构件出现的多种类型和形式。湘西地区传统建筑檐下构件与中国传统木雕工艺紧密结合,使其不仅只是作为一种单纯的传统建筑结构构件,也常常成为传统建筑中重要的装饰对象。人们通过那些雕凿于构件上的具有象征意义和充满内涵的纹饰图像来表达自己的某种诉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文章通过研究撑拱与挑枋的不同装饰表现,探究其表象下的深层次内涵意义。檐下构件的形式是具有地域性的,不同地域间的不同自然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都影响了檐下构件的类型与形式,湘西地区复杂的社会文化孕育出了多种多样的传统建筑檐下构件。本文的最后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湘西地区传统建筑檐下构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提出了其具有的历史价、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