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筱祥教授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杰出学者。他不但是著名的造园大师、园艺学家、植物生态学家、建筑师,还是大地规划师,在中国现代园林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从1946年至今,孙先生在风景园林学科的实践和研究已经超过60年。从生境、画境、意境的园林美学到城市环境绿色生物系统工程,从花港观鱼公园到西双版纳植物园,从森林造园教研组到策划风景园林与大地规划设计学院,孙先生总是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本论文系统介绍了孙先生的主要理论贡献和对园林教育的贡献,以及分析孙先生的经典园林作品,并对其的设计思想与风格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分析,主要目的是揭示孙先生独特的设计手法以及蕴含在其作品中的设计思想与内涵,从而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园林设计理论与实践。围绕这一主题,论文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通过研究孙先生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以及从业经历,论文阐述了孙先生园林设计思想的形成过程与原因,揭示了其60余年设计生涯长盛不衰的奥秘。2、中国传统园林、中国山水画论及英国自然式风景园与日本园林的是孙先生设计思想的重要来源。论文对此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揭示了现代主义与古典主义是其园林作品形式与功能的主要理论依据与设计素材,而自然主义是其园林作品深刻内涵的哲学基础,指出了孙先生的园林设计目标是建立人与自然间相互和谐的关系。3、论文详细的介绍了60年来孙先生主要的理论贡献:“三境论”主要内容、《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成书的过程以及主要内容、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大地规划理论。4、并在第五章细的介绍孙先生对中国园林教育的贡献以及为海外了解中国的古典园林及现代园林做出了不懈的努力。5、论文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类详细介绍了孙先生的主要代表作品。从作品设计形式着手,总结了先生园林设计作品的3大特点:中国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和要素的继承和创新、园林空间丰富多变、注重生态保护和植物设计。6、在设计作品介绍与特征总结的基础上,论文从孙先生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出发,进一步探讨了孙先生设计风格的形成,总结分析了他常用的设计手法:通过中国画论指导园林布局,善于运用调和对比的手法,场所文脉的联结与转换,紧紧抓住色、光、声等要素。对其设计思想形成与发展进行了初步的阐述。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介绍与分析,论文在总结部分以当代园林设计行业为大背景,对孙先生的设计作品和思想进行了更为深人的总体思考。从而揭示出孙先生设计生涯的重要特征——继承与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设计生涯、理论贡献、与设计思想进行了概括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