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杆菌LF-Tou2的分离和产生生物絮凝剂的特征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so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面对触目惊心的水质污染,工业微生物技术—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为新世纪水质净化引导了新的方向。微生物絮凝剂为天然生物大分子,是一类具有絮凝功能、高效、安全、及具生物可降解性的生物多聚物。由于该现代生物化工产品是一种崭新的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所以在资源危机、生态环境危机的当今经济社会中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2.本论文研究用污染有机物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出了生长速度快、能够产生高活性微生物絮凝剂的菌株。经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分析,该菌鉴定为节杆菌LF-Tou2(Arthrobacter sp.LF-Tou2)。最优化培养条件的研究表明:该菌能够利用属于有机污染物的特殊碳源如,PEG、己烷、环己烷等进行较好的生长;葡萄糖是优良的碳源,对分离菌株生长和产生高活性微生物絮凝剂的适合浓度为2%;最适氮源为无机氮源,即(NH42SO4:在以(NH42SO4为氮源,以2%葡萄糖为碳源进行培养时,细胞生长和产生高絮凝剂活性的C/N比率为6:1;进行液体培养的最适起始pH值为7.0,最适接种量为每毫升培养液1.0×105个细胞;在试验的无机盐中,CaCl2和ZnCl2对于培养过程中絮凝活性的形成非常有效,在起始浓度为4mmol/L时,其相对絮凝率分别提高5.93%和5.92%;在设计的试验温度下,分离菌株产生絮凝剂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7℃,絮凝活性的形成与细胞生物量之间并不存在完全的平行关系;B族维生素能够促进细胞形成絮凝剂,当在培养体系中加入40mg/L B9和6mg/L B12时,相应的絮凝活性分别提高5.68%和3.80%。1L摇瓶动态分析表明:在分批培养中菌体在12h达到指数后期,18h进入稳定期。最初多糖的产生与细胞生长有平行关系,24h达到最高,随着时间延长多糖的含量反而有所下降。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形成呈波形曲线,在18h时最高。多糖的含量在24h时达到最高,即2.78g/L,此时相对絮凝率也达到最高,即98.08%。还原糖在12h时就消耗掉91%,18h时残留量接近最低。有趣的是pH值在培养前期不断下降,在后期反而又有所回升。分批培养的结果是,利用10g/L碳源产生2.78g多糖。分
其他文献
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是江苏省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深化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的重大举措。但是,如何将这一构想落实到实践层面,目前仍在探索中。本文试以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越发成熟,智能家居、高端设备、超高清视频等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普及,对下一个移动通信时代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新型应用的兴起要求更高质量的服务,
在大庆油田开展弱碱三元复合驱先导性实验以来,为了增产和解决复合驱体系中的碱成分常会导致严重的井筒结垢现象,需要进行压裂作业和酸洗作业。但是由于化学作业后很难返排彻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文学的外译研究也成了翻译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小说和诗歌,研究成果最多,而现当代戏剧的外译研究却是被忽视的领域,相关研究成果甚少,不仅缺少宏观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引起全球的关注,我国养老问题更是日益严重,我国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已不堪重负,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巨大资金缺口和财政压力促使理论界及业内人士寻找出路
眼蕈蚊科Sciaridae隶属于双翅目眼蕈蚊总科Sciaroidea,是陆地双翅目种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中国眼蕈蚊科8属进行了系统分类研究,共记录86种,涉及47新种、4中国新纪录属
结直肠癌为全球第三高发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四。已有研究显示,在结直肠癌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其预后生存显著劣于非糖尿病患者。近年来人们发现,用
免疫促进剂匹多莫德能辅助治疗多种疾病,增强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减轻症状,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疾病的复发率,且具有安全、方便、耐受性好等优点,常用于
美国社区学院历经变革,尤其是2008年以来,变革获得极大的成功,一度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被誉为成人教育的"破冰之作",其经验不断被其他国家学习与效仿。美国社区学院的新变革
通过卫星网络和地面网络相互补充形成的星地融合网络可以有效克服两个网络独立运行时的缺点,提高卫星和地面网络的资源利用率,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无线服务。采用正交多址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