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IK术前后泪液中肿瘤坏死因子浓度与泪膜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nyliu2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LASIK因其矫治近视范围广、可预测性、安全性及稳定性强的优势,已成为目前世界范围内最为流行的矫治近视的方法。随着该手术的广泛应用,无论是医师还是患者,都不再只关心术后视力,而是对术后的舒适度越发重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了眼干症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术效果。干眼是因泪液分泌不足或泪膜稳定性下降而造成的眼表损害。引起LASIK术后眼干症状发生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眼表的炎症反应是影响干眼病情十分重要的因素。多数学者倾向将这种炎症反应作为各种不同类型干眼的共同发病机制,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各种相互作用的炎性因子。本试验通过收集LASIK手术前后患者的泪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泪液中TNF-α的浓度,同时观察角膜上皮受损及泪膜稳定性的情况,需求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前后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在术后干眼中的作用机制。方法:LASIK术前及术后1天、7天、14天及30天,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8名18-45岁患者(男18人18眼,女20人20眼)泪液中TNF-α含量,同时行荧光素染色和泪膜稳定性的检查,分别对角膜上皮损害及泪膜稳定与TNF-α的浓度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ASIK术前及术后1天、7天、14天和30天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患者泪液中的TNF-α含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前TNF-α平均含量为(10.96±8.06) pg/ml,术后1天,7天,14及30天含量分别为(826.38±141.64) pg/ml,(558.72±101.26) pg/ml,(248.48±62.14) pg/ml,(54.34±23.68) pg/m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ing-up time,BUT)均值为(12.62±1.99)s,术后1天、7天、14天和30天分别为(4.68±1.77)s、(5.84±1.92)s、(7. 36±1. 53)s和(8. 82±3. 08)s,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7天、14天、30天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泪液中TNF-αα含量与泪膜破裂时间具有负相关(r=-0.420,P<0.01);LASIK术后38只眼泪液中检出TNF-α在8~1200 pg/ml水平,荧光素试验2级以上人群与1级以下人群泪液中TNF-α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上皮受损与泪液中TNF-α含量具有正相关(r=0.484,P<0.01)。结论:泪液TNF-α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无相关性;LASIK术后泪液TNF-α的含量存在一个由增高到降低的动态变化过程,提示LASIK术后干眼发病过程中有炎症反应的发生,而TNF-α含量变化是泪膜稳定性下降的相关因素之一,这一点为LASIK术后干眼发病机制的研究及临床抗炎治疗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动载扰动下厚煤层底板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结合某矿3下02工作面具体开采条件,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扰动应力波峰值强度分别为10,20,40,60 MPa时巷道底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