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视野下的家族聚落空间形态演变——以陈埭丁氏家族为例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落是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许许多多历史悠久的聚落,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乡土聚落的研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文化人类学对于乡土聚落的研究,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揭示乡土聚落的表层形态与其深层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乡土聚落的演变及其规律。本文试图以文化人类学的视野来探讨一支西域穆斯林后裔在闽南陈埭所形成的聚落的形态演变,通过大量的实地访谈、拍照、测绘,运用丰富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力求再现聚落发展的历史脉络,探求其形态演变的文化内核,剖析当中的普遍性与独特性,以期对传统聚落的研究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 论文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一为第一章绪论,提出论文的选题背景,介绍相关的概念及研究现状,并阐述论文的研究内容、方法与意义。 二为第二至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首先以陈埭丁氏聚落的区位及建制沿革、自然环境状况和历史文化背景为基础,运用聚落演变的相关原理,以丁氏聚落从肇居到繁荣再到式微的整个发展历程为切入点,探讨自然环境及政治、经济、文化对聚落演变的影响;接着具体地分析了丁氏聚落宏观层面的形态演变,指出丁氏选择基址的自然人文因素及风水堪舆观,并从分房制度的角度论述了聚落团聚状形态的生成演变及聚落内团块自身的形态演变;最后是以聚落中具有典型指标意义的祠堂建筑进行聚落微观层面的分析,分别从大宗祠、小宗祠和祖厝三个不同层次来探讨其形态的演变。 三为第五章,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从尊重自然的生态意识、睦族和邻的共存意识、礼制为先的伦理意识、重士农商的务实意识、光宗显祖的炫耀意识、祈福禳灾的趋吉意识等六个方面,分析了丁氏族人的精神本质,阐明它们对聚落形态演变的深刻影响。
其他文献
城市色彩是城市面貌和城市文化的直接反映。我国古代城市与建筑历来以色彩丰富,对比强烈而著称,并形成了一套完整严格的色彩等级体系。但近些年来,随着城市飞速的拓展,西方文化思
争奇竞秀的自然山水风光和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重庆地区山地小城镇丰富奇特的旅游资源,加上当前旅游休闲产业的兴起也为山地旅游小镇的发展创造了机会。一些山地小城镇纷
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自中国南部产茶区向北穿越蒙古,到达中俄边境通商口岸恰克图并延伸至莫斯科,是18-19世纪东西方贸易的主
建筑综合体是一种重要的城市建筑类型,它的出现可看作是处理城市与建筑日趋紧张的矛盾的一种有效方法。探究和分析建筑综合体与城市的互动关系,并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实现建筑综
绵阳市位于川西北地区,市区环境山环水绕,是一座自然条件非常优越的山水城市。 涪江及其支流流经市区,形成不可多得的城市环境格局。宝贵的自然山水作为重要的城市资源,一方面
随着我国村镇地区的快速发展,居民对于幼儿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但是相比城市,村镇地区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幼儿园功能布局与教学环境仍然具有很明显的差距。本文以“洪庆山
山地传统城镇在中国分布地域广、数量大,且山水、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各具特色。城镇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态网络和空间肌理增强了地域的可识别性,应充分利用其自身的自然、人
膜结构建筑形态自由丰富,其优美的体型虽然看似随意,却如实地反映了力的传递规律。同时,膜材料和结构设计的特殊性导致了对于张拉膜结构造型的约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合理地确定
近年来,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引起了轰动。其高附加值的产品、区别于传统的产业形态,以及创新能力对于城市的作用力都被发达城市和地区看作带动城市、地区发展的有效动力。上海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