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交际媒体的开放,以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为表现形式的“微”模式成为现今时代的主流。在这个“微时代”里,大多数中学生都拥有移动数码产品和智能手机,那么教育有责任引导学生健康有效的使用电子产品辅助学习。从而“微课”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对学校和社会教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部门、教育学者高度关注,一线教师和专家进行了实践探究,各级教育部门举行微课大赛,一些在线网络教育企业也参与到微课资源、微课平台的建设中来,涌现出一批优质的微课资源,各界掀起了一股“微课热”。本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具体研究方法。笔者认真梳理了当前国内外微课研究现状,并对一线地理教师、中学生和地理师范生在微课的设计、制作、应用和建设等方面的看法进行专题调查和对比分析,明确广西地理微课发展现状,发掘中学地理教师在微课建设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同时详细分析了国内外三大微课资源平台,为开发优质的微课,完善微课系统,提高微课的利用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微课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研究意义和方法,明确微课的概念,并以微型学习理论和个性化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参考微课大赛的评比标准和咨询专家意见,设计针对一线地理教师、中学生、地理师范生的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形式发布调查。第三部分:问卷数据分析,对一线地理教师的微课认知、设计、制作和应用方面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微课建设者的思路和理念、开发微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分析中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喜好和对微课的看法,从受用者的角度分析微课应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分析地理师范生对一线教学的关注情况和技能掌握程度,了解高校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现状。第三部分;通过对微课网和可汗学院在课程设置、微课形式、练习测试、评价机制、追踪学习、终端支持等方面的对比,找出国内面向学习者的平台与国外的建设差距;再对中国微课网的微课呈现方式、微课内容、微课类型、学科分布、地域差异、年级分布等方面的分析。第五部分:通过对一线地理教师、中学生和地理师范生三类群体的分析得知,微课受欢迎度大,使用效果期望值高,微课数量丰富,移动学习方便。但目前微课的培训力度不强、素材短缺、制作缺乏指导、高校与一线教学脱离等问题突出。第六部分: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微课发展的各类群体提出相关优化策略: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对一线地理教师和地理师范生的培训指导,加大资金投入和微课宣传力度,整合微课资源完善平台建设;教育企业应推广终端设备,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合作扩大微课资源来源,借鉴可汗学院完善评价机制;学校应定期开展培训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建立校本资源平台,通过微课的有效应用和研究促进微课的建设;微课建设的主力军是教师,应该主动学习微课明确微课的开发过程和原则,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推进微课的发展,同时要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树立正确利用微课的观念;对于高校,应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培养,加强与中学教学的联合培养;师范生增强职业意识,自觉掌握最新教学技能以适应人才的需求。由于受研究水平和时间的限制,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但希望相关的数据和结论对微课的发展能起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