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鹤壁鹤山区(曾为政治文化中心)为调查对象,以田野调查的方法,调查整理并详细记录了鹤壁方言的语音系统,填补了至今无人描写鹤壁方言语音面貌的空白。本文不仅如实记录了鹤壁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将其与中古音进行对比分析,而且对其独有的特征从纵向延伸开来,深入分析其演变发展的过程及原因。如文中分析了鹤壁方言入声舒化和舒声促化的问题,阳声韵的消变、中古知庄章的读音以及假摄字的读音特点。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鹤壁的地理位置、方言研究概况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鹤壁市是河南省省辖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居于太行山东边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在方言分区上,属于晋语邯新片中的获济小片。目前研究其语音系统的资料相对较少,因此本文的撰写就显得非常必要,同也对晋语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第二章描写鹤壁方言语音系统的基本面貌。鹤壁方言有22个声母,41个韵母,5个声调。声母方面,不分尖团,没有舌尖后ts、ts、s,有唇齿浊擦音[v]母和舌面鼻音n(你)。韵母方面,没有前鼻音,有鼻化韵、后鼻音和入声韵,并存在一个声化韵](耳)。声调方面,有入声,收喉塞韵尾[?],声调短促。第三章对鹤壁方言与中古音进行比较,总结概括鹤壁方言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变化与规律。第四章分析鹤壁方言的语音特征。在入声韵问题上,鹤壁方言仍然保留着入声,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入声字已经舒化,且存在舒声促化的现象。阳声韵不存在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对立,“咸深山臻”四摄主元音一部分演化为鼻化韵a,一部分并入“宕江曾梗通”。中古知庄章在鹤壁方言中全部读为ts类,由开封型方言演变而来。中古假摄字在鹤壁方言中读为后低元音α和后半低元音(?)。第五章为同音字表。鹤壁方言,以往还没有专门的全面的描写记录,本文试图客观、真实地反映鹤壁方言语音系统的面貌,为学术界研究晋语提供一个点上的语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