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文坛,韩少功是一个重要而特点鲜明的作家。多年来,尽管文本形式、叙事方式、观察视角不断变化,但他始终关注自己脚下的土地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对不同时期下人的各种生存状态进行反思,分析各种压迫形成的原因,对人性扭曲和迷失做出反思和批判。
本文试图依据时间先后顺序对其各个阶段的主要作品进行分析,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分析与唯物辩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韩少功笔下的人及其生存状态在时代政治、传统文化、语言符号、现实生活四个方面的不同表现形式,并试图整合其创作主题的内涵实质。
本文以上述四大方面为主要内容,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章:政治视角下的真实与荒谬。主要分析“人”在强大的政治集权和封建遗毒残害下出现的罪恶与迷失,主要表现为政治高压下人的扭曲毁灭和革命者自身的困惑与荒诞。同时韩少功也在黑暗中看到了还有人在不屈地坚持正义的反抗与精神家园的追寻。
第二章:文化视角下的漂泊与变形。主要通过人在传统文化语境中的自我缺失和城乡文明冲突下的无根漂泊两种表现,来批判反思传统文化的弊病所在。
第三章:语言学视角下的异化与坚守。在90年代,韩少功不再局限对传统文化本身的批判,而是通过语言符号与人的关系揭示人的生存状态,对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和精神病症进行更为具体的揭示。
第四章:现实视角下人的重新审视。韩少功的近年新作偏重现实主义风格,大力发掘市场经济下人性的冲突碰撞,批判和反思金钱欲望对人性的异化;同时以乡土家园为基点积极建构理想的精神居所。最后,对韩少功作品中“人”主题的演变与价值所在进行梳理、总结,概括其文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