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一直备受人们喜爱,迄今为止已被译成多国语言,且被不断重译。这部小说囊括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从宗教到伦理到政治再到民俗等。2016年10月,雷克拉姆出版社推出了首部德文全译本。译者林小发凭借该译本获得莱比锡翻译大奖。她向德语区读者展示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丰富性,其选取的翻译策略对中国古典文学外译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以《西游记》德语全译本中的文化专有项为研究对象,从目的论角度对德译本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进行探讨。本论文共分为五个章节,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研究问题及论文结构。第二章介绍论文的理论部分,首先理清文化、语言与翻译间的关系,然后介绍文化专有项的定义、分类、翻译策略。理论学家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分类和翻译策略,本文选取奈达的分类方法,并借助艾克西拉提出的十一种翻译策略,对译文中文化专有项进行分析。最后介绍目的论的发展过程、主要原则及与其相关的批评。第三章主要介绍《西游记》德语全译本的译者及译本在德国的接受情况。第四章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将从目的论的角度对《西游记》德语全译本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进行分析,总结翻译过程中采用的方法。第五章对全文进行总结概括,以期为今后的翻译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