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荧光粉发光机理及合成工艺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t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土掺杂碱土铝酸盐类长余辉荧光材料作为一种非放射性的环保型荧光粉,发光性能优良,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新材料。但目前已报道的掺杂碱土铝酸盐类长余辉荧光材料存在合成温度高、合成工艺复杂和生产成本高等缺点,严重制约了它的推广应用。为简化该类荧光材料的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本论文进一步探讨该类荧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及其新的制备方法和工艺,获得如下成果:(1)采用燃烧法合成法成功制得CaAl2O4:Eu2+,Nd3+荧光粉,详细研究了炉温、激活剂、辅助激活剂、助溶剂和可燃物等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制备具有优良发光性能的CaAl2O4:Eu2+,Nd3+长余辉材料的较理想的工艺参数。 (2)在最佳条件下合成了荧光粉CaAl2O4:Eu2+,Nd3+,讨论了其结构和发光性能。通过XRD和Raman测试,少量稀土离子(Eu2+:0.18mol/mol,Nd3+:0.1mol/mol)的掺入对CaAl2O4晶相的结构影响很小;通过对产物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测试,发现当λex为290nm时,产生的发光性能最好,对应的发射光λem为450nm。 (3)进一步探讨了提高荧光粉发光亮度的途径,分别用Zr、Ce和Sr部分取代Ca,并对产物进行了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当掺入少量的Sr2+离子,荧光粉的发射峰位置不变,还在450nm处;当继续增加Sr2+的量,荧光粉的发生峰发生红移。随着Zr含量的增加,发射峰没有发生移动,但是发射峰的强度发生了变化。当掺入Ce3+量比较少时,其发射峰位置不变,但Eu2+离子发射光的强度增强。
其他文献
巨磁阻抗(Giant Magnetoimpedance, 简称GMI)效应是20世纪90年代在软磁材料领域发现的一个新的物理现象,是指某些磁性导体在外加直流磁场作用下其交流阻抗发生了灵敏的变化。利
如何列代数式  努尔波拉提·阿哈提  (新疆塔城市第六中学新疆塔城834700)  同学们首先要学习的代数式列代数式,如何才能正确地列出代数式,这对于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非常重要。  1对于“和、差、积、商、大、小、倍、分”等问题,可按数学语言先读先写列代数式。  例1:用代数式表示a与b和的平房除这两个数的立方和,为( )  A、a3+b3(a+b)2B、a2+b2a3+b3C、(a+b)2a
期刊
组合式非周期缺陷接地结构(CNPDGS)是在电磁带隙(EBG)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在微带电路的接地金属平面上人为地蚀刻出缺陷图案,来改变接地电流的分布,从而改变微带电路
随着纳米光子学的发展,等离激元,即一种导体中的电子的集体振荡逐渐显示出了其在光子技术领域的多项应用潜力。等离激元打破了衍射极限,成功将入射光波限制在了波长尺度之下,大大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用于中压大容量液体钽电解电容器的工作电解质。我们研究了在钽电解电容器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与阴极金属接触界面处(阴极界面处)以及电解质溶液与Ta2O5介质膜界面处(阳极介质膜界面处)的离子分布状态;研究了工作电解质电导率的影响因素。在阴极容量理论、去极化理论和双电层理论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电解质的电导率是影响电容器电性能的重要因素,研制工作电解质配方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