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以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以及国债政策作为政府宏观经济的调控手段,使衰退的经济走出低估。针对1998年以来的国民经济低迷不振、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我国采取了以增发国债,增加财政基础设施投资为主要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近年来,我国国债规模(内债)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递增,国债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经济运行的功能日益凸现。时至今日,我国国债已不只是弥补赤字、扩大政府支出、调控经济的政策手段,而且已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手段和金融机构资产管理的一种信用工具。但是,由于我国国债管理理论研究的薄弱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国债发行与管理上出现了某些问题和失误,致使在我国国债规模不大的情况下,中央财政的偿债负担已相当沉重,对举债的依赖程度也逐年增加。 “十五”期间我国仍将继续实施以增发国债为主要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国债规模仍将继续扩大,在此形势下,提高政府债务管理者的水平,建立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国债发行市场和交易活跃的国债流通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债对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现代经济理论和投融资理论为工具,以国债筹资成本优化为研究主线,从国债发行管理、期限结构设计和偿还管理等主要方面,对我国国债管理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主要内容和相应结论如下: 一、从债务指标来看,我国国债规模不大,国债发行仍具有相当的空间。我国虚弱的银行体系无法将稳定增长的储蓄存款有效地加以中介利用,以促进经济增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国债发行盘活银行资产是一明智之举。另外,一定规模的可流通国债也是促进我国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我国中央财政债务负担沉重、支出过于依赖举债,形成此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薄弱的政府债务管理。而债务管理上的薄弱突出表现在国债发行设计上。国债发行设计包括发行方式的选择、发行利率的确定,期限品种的搭配以及偿还方式的选择等环节。 三、目前我国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国债筹资成本优化。债务负担就是利息的负担,国债发行设计不当所导致的财政利息负担的增加应引起政府债务管理者的足够重视。我国国债利息支出(筹资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国债利率长期高于银行同期储蓄存款利率,期限选择没有与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相适应。国债期限结构不合理造成大量本可避免的利息支出,削弱了国债对经济增长积极效应的发挥。浙江大学博上学位论文、积极财政政策下的中国政府债务管理 四、应通过合理的国债发行设计,逐步加强国债的金融功能、提高国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分布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为保证国债顺利发行,国债的发行条件要符合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和投资者的偏好。 五。不同国债发行条件的筹资效率和成本也不同,没有一种固定的国债发行模式适合于所有国家。在发行方式上,我国应逐步提高国债发行的市场化程度,采用“招标发行为主、承购包销为辅”的方式。在期限品种选择上,以凭证式中长期国债为主,同时增加可流通记帐式短期国债的发行量。在付息方式上,应以贴现和附息国债为主。在市场利率波动较大时,为规避利率风险,可发行国债利率与CPI挂钩的指数国债。 六、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单利率并不适合于可流通债券的定价与交易。采用单利率作为债券投资收益与定价的标准和依据,不仅容易误导投资者,也不利于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我国应尽快以内部收益率IRR(也即复利率)标准作为衡量债券投资收益和债券定价的依据。 七、发行外债的目的在于利用国外资源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并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分析表明,我国衡量外债规模的各项指标均处于安全线以内。长期外债占外债总额的80%以上,外债结构搭配较为合理。外债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控制汇率风险。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借债对象和发债市场、争取有利的贷款条件来减少外债债务负担。 本文的创新之处首先在于提出了国债筹资成本优化的概念,即在满足政府筹资要求和兼顾我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发展需要的条件下,以国债筹资成本最小化为指导思想来进行国债管理各环节的设计和安排,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同时也给出了国债筹资成本优化的国债发行数学模型。其次指出债务管理者不应只着眼于国债的筹资功能,还应发挥和挖潜国债的金融功能,促进我国货币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发展。最后针对单利率标准在债券流通市场中的局限性,论证了采用复利(内部收益率 IRR)标准在债券投资和交易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