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比较桡动脉的不同吻合方式对非停跳搭桥手术中远期通畅率的临床效果,是否能够进一步提高非停跳搭桥手术的疗效。方法:在2003.10-2005.10在本中心接受非体外搭桥手术,同时使用RA、SVG作为搭桥手术桥血管材料的138例;对A组和B组所有患者病例资料进行查阅、门诊复查和电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访,查阅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术前是否有脑血管意外病史、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移植桥血管的数量和种类、外周血管是否有病变以及嗜酒吸烟史等临床资料。在13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随访过程中,只完成对109例患者的随访(随访率78.99%、随访时间67.83 士 42.73月),随访资料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患者生存或死亡的状况,手术后是否再次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卒中(脑部梗塞)、高血压(Hypertension,HTN)和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以及降血脂药物的自我控制状况、靶血管再血管化治疗(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TVR)、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复查的冠状动脉CTA或CAG的影响学临床资料。结果:比较A组和B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A组和B组之间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在CABG术后高血压(Hypertension,HTN)、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高血脂症服用药物控制的达标率均、术后脑血管意外、术后吸烟率、术后患者的坚持锻炼身体和体重控制结果显示没有统计学差异;A组和B组患者死亡统计学结果显示没有差异(p=0.087);随访跟踪随访期间A组患者死亡4例(占比6.90%),B组患者死亡5例(占比9.80%),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死亡3例,肿瘤(肺癌)死亡1例,脑部出血死亡1例,肾脏衰竭死亡1例,不明原因死亡2例,其他原因死亡1例;A组和B组患者死亡统计学结果显示没有差异(p=0.087);用统计学直接算法进行计算对A组和B组搭桥手术以后一年和三年主要考核指标进行对比,统计学结果见表四、五;A组和B组CABG术后一年(A组和B组为100%,卡方检验,p>0.05)和三年(A组96.55%,B组96.09%,卡方检验,p>0.05)的总体生存率统计学结果显示没有统计学差异;A组和B组CABG术后一年(A组和B组为100%,卡方检验,p>0.05)和三年(A组94.83%,B组92.16%,p>0.05)的无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学结果显示没有统计学差异;A组和B组CABG术后一年(A组 98.28%,B 组 96.09%,p>0.05)和三年(A 组 87.93%,B 组 84.31%,p>0.05)的心绞痛缓解率统计学结果显示没有统计学差异;对A组和B组搭桥手术患者的总体生存曲线比较分析,统计学结果显示没有差异性(Log-Rank检验,p=0.915);75例患者进行的冠状动脉CTA或CAG(图二至四),复查移植血管303根(按照吻合口的数量进行计算统计,平均每名患者搭桥4.04根)。其中75根左侧乳内动脉桥血管,没有发生完全闭塞或中重度狭窄;75根桡动脉移植血管,检查出2根桡动脉发生中重度狭窄(搭桥手术后47、52月),其余桡动脉没有发生完全闭塞或中重度狭窄;153根大隐静脉移植血管,检查出37根大隐静脉发生完全闭塞或中重度狭窄;不考虑时间因素,RA的总通畅比例高于SVG(RA 97.33%,SVG116/153,75.81%;p=0.047);A组和B组患者桥血管通畅时间曲线比较统计学结果显示没有差异(p=0.507)。结论:A组和B组患者在无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心绞痛缓解率、桥血管通畅时间和总体生存曲线比较统计学结果显示没有差异;大隐静脉桥血管的中远期通畅率没有桡动脉桥血管高;A组在降低患者术后脑中风发生率或许优于B组;桥血管的病变是引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患者再发心绞痛(angina pectoris)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