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恋观就是人们对爱情和婚姻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的看法。婚恋观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婚恋观也不尽相同。婚恋观的形成有其复杂的社会历史因素,也有个人的主观因素。通过一个人的婚恋观,可以看出其在价值观方面的某些表现。婚恋观反映出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具有时代性、继承性、现实性和理想性特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婚恋观的内涵与外延,对婚恋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了剖析。结合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社会转型的过程必然伴随着社会各个方面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些深刻的变化对婚恋观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此种背景下,笔者对吉林省三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纸质调查问卷和访谈,并对其他省份的六所高校部分大学生进行网上问卷调研,通过问卷和访谈等形式,总结出到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婚恋观在恋爱观上表现出恋爱普遍化、交往方式多元化、性观念开放化、失恋后理智化的特点,在婚姻观上表现出在择偶标准上统筹兼顾、在婚恋形式上多种多样、在子嗣问题上婚内生子与“丁克”并行、在家庭财产支配上各自拥有支配权的特点。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在婚恋观上的主流倾向是积极的,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问题。表现为恋爱观上恋爱动机、交往过程、性观念上存在误区。婚姻观上则表现为择偶标准和结婚动机上存在误区、丁克族现象增加、婚姻忠诚感降低、对离婚态度宽容等问题。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要树立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坚持尊重主体原则、因人制宜原则和民主教育原则,对爱情本质观、婚姻实质、性道德、恋爱与学习的关系等方面内容进行教育,使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心理干预与行为规范相结合,共同构建起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支撑体系,形成合力共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