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俄之间的贸易历史悠久,在清代,中俄贸易有了新的进展,一些通往欧洲大陆的新通道逐渐被打通,中俄商品贸易进一步发展。虽然俄罗斯是一个欧洲国家,但大部分的领土都在亚洲,而且和当时的中国一样都是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18世纪前,俄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弱于中国,但是随着俄国边疆贸易的开拓,俄国经济发展逐渐赶超中国。这其中当然不仅仅是贸易的因素,但不可否认边境贸易的发展使18-19世纪中俄贸易格局出现分水岭,从此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也出现了结构性的变革。本文基于18-19世纪边境贸易发展的视角从根源上去探讨近代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同,两国的要素禀赋也不尽相同,在传统贸易中决定交易的仍然是互补型的贸易商品,长期的贸易关系满足了两国民众的需求,也使边界一些小镇及区域出现了繁荣,商品流通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中俄贸易的开展对于国家财政乃至俄国工业革命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俄国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也促使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结构性的变化。18-19世纪的贸易发展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这对当今发展中国家间的发展仍然有借鉴意义。本文就18-19世纪中俄贸易发展的区域特征进行研究,文章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有关背景和文献知识;第二章介绍和总结了 18-19世纪中俄贸易的发展及其特点;第三章介绍19世纪中俄茶叶贸易与汉口茶市的发展;第四章对晚清汉口茶市中俄两国“商业资本、要素禀赋、交易合约”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国际贸易合约理论”、“斯密经济动态增长理论”,考察武汉早期工业化、茶叶贸易市场合约行为对贸易的影响,对当前经济发展提供借鉴;最后第五章主要总结了 18-19世纪中俄贸易对两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形成的影响。本文的创新是在单一货币的条件下深入研究了合约理论用于国际贸易的微观理论对中俄两国贸易带来的影响,结果是俄国的获益比中国要大的多。这标志着18-19世纪,中俄在贸易发展上开始出现大的分化,由此引发国家发展结构的变迁,中国的贸易史上开始出现入超,进口逐渐增多大于出口,经济发展缓慢。造成这个结果的根源,主要在于各国的政府真正控制社会的能力,和对待贸易的态度与制度的制定,其中强权政府对待技术的态度以及驾驭社会的能力在近代的发展中显得极为重要,这对于当今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