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工具、公司风险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商品价格、利率和汇率的剧烈波动,企业产生了强烈的避险动机及需求。由于金融衍生工具具有规避风险、低交易成本和高杠杆性等特点,各国企业开始大幅度运用衍生工具来管理和对冲商业和金融风险。20世纪80年代以后,衍生工具飞跃式的发展使得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一举成为现代金融市场风险配置的重要工具。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的全面国际化,世界再生产过程也日益全球化,经济波动和价格波动的风险也在全球化、同步化。特别是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11年下半年欧债危机的深度恶化使得全球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经历了暴跌。面对国际金融市场上原材料价格和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风险,我国企业更加重视运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   在此背景下,本文对衍生工具的运用对公司风险与公司价值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分析了衍生工具的内涵,其次对企业运用衍生工具的动因、衍生工具运用对公司风险与公司价值影响的相关国内外理论和实证研究作了梳理。   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0年的年报数据为研究样本,历时三个多月手动搜索沪深两市约2000家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半年报及在各财经网上的公开信息并加以统计记录,最终得到实证分析所需的上市公司运用衍生工具套期保值的样本数据,共计110家上市公司运用衍生工具进行交易,其中93家开展了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本文首先采用Logistic模型对上市公司运用衍生工具的动机进行了实证分析,其次以上市公司的年度贝塔值、日股票收益率的标准差以及Z-Score破产风险来衡量公司风险,以托宾Q值来衡量公司价值,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衍生工具运用对公司风险和公司价值产生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为:(1)规模越大、财务困境成本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运用衍生工具;(2)与未运用衍生工具的公司相比,我国上市公司运用衍生工具显著增加了公司的系统性风险,但对股价收益率的波动和破产风险没有显著增加效应;(3)我国上市公司运用衍生工具未能提升公司价值。这可能是因为受制于国内欠发达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加上大部分企业还未深入了解市场风险规避的功效,对套期保值的理解不够深刻,运作不够规范,管理不够到位,或因为保值过程中禁不住利益诱惑转变为单向投机,导致实践中没有规避好风险,反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最后,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本文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提出了推进衍生品市场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运用衍生工具能力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自然界的许多生物种群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和精确的系统,具有十分经济且精巧的结构,能够高效率地使用周边物资,甚至在一定关系下(共生关系)能够创造出新的能量。与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进化过程相类似,经济生活中产业集群内部的各个企业同样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和稳定共生的企业衍化过程。企业衍生作为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一种方式,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企业裂变衍生、企业孵化衍生和企业分蘖衍生等都
  国家的贸易战略随环境变化而改变。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信息技术和科技的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使得外贸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化和动态化,同时竞争规则也不断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