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研究——关于城市化发展的国际经验与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措施的思考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d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城市化发展主要基本理论问题的分析,理论结合实际,通过对世界、中国和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考察比较,总结出一些城市化发展的基本经验,并结合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探讨了制约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原因,进一步探索了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措施.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城市和城市化涵义的界定,城市化有关理论的阐释.从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的考察,揭示了推动城市化发展的经济根源与动力.城市化在经济空间结构上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要求农村人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转移、由农村向城市转移,要求改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城市化无论是其经济过程还是社会过程都是在一定的制度框架内进行的,当制度与城市化的发展相适应时,就能够促进维护城市化规范有序地进行,反之则会阻碍制约城市化的进程.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新型工业化是中国西部地区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城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二章:作为世界城市化以及中国城市化的一部分,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发展一方面与前两者存在相似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有着自身的不同之处.通过世界、中国和中国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比较,结合城市化的基础理论,总结出一些城市化发展的国际经验,并根据中国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得出对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启示.第三章:中国西部地区的城市化经历了与全国大致相同的制度变迁和政策起伏,同时,国家在工业化模式、产业设置、国防建设、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等方面对西部地区采取过不同于全国其他地区的政策措施,因此,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既有与全国相同的地方,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在对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之上,从制度安排、产业结构、资金、开放程度、区位因素、基础设施以及科教水平等方面探讨了制约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原因,为进一步探索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措施作出铺垫.第四章:制度创新,为合理有序推进西部地区城市化提供制度保障;构建西部地区城市经济带,发挥城市经济带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推动作用;城市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实现产业升级换代,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为区域发展培育核心竞争力;完善西部地区城市等级网络系统,充分发挥城市在区域社会经济增长中的带动作用;加强区域统筹、城乡统筹,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分割的局面,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注重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走有西部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其他文献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为此,我国2002年启动了涵盖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小额担保贷款等诸多项目的积极就业政策,对于守住民生底线、维持社会稳定功不
微信的使用极大地提升了人们对自身时空关系的处理能力,满足了人们对工作、生活和社交多方面的需求。通过PRN分析框架刻画其产品、资源和网络经济特性,完整描绘移动通信的技术
改革前,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片面强调了卫生事业的福利性,医院主要依赖国家财政补贴,使得医疗服务产品的再生产出现了“梗阻”,带来了以“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为特征的医疗供需关系紧张和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现象。改革后,各行各业发展变迁都充分体现市场机制的巨大作用,医疗事业只有引入竞争机制才能健康的向前发展。对医院竞争力的研究不仅能为医院提供新的战略发展方向和多元化经营的新思维,而且能使医院扬长
该文结合零售业态发展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及国际化等理论从业态、市场结构、国际化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零售业现状并提出存在的问题,旨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理性分析,对中国零
本文研究了以准连续均匀光栅代替线性啁啾光栅时的接头影响,利用耦合模理论和傅立叶频谱分析对接头的数目、大小及其影响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数值摸拟计算,并给出了接头对其光谱
该文以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主要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方法,从诚信与政府的概念出发界定出政府诚信的内涵和特点,分析了政府诚信的发生机理,在对政府公职人员四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