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嘉庚是著名的企业家、教育家、爱国华侨、慈善家。他出生于晚清时期,正值中国处在多事之秋,外有列强入侵,国内政治腐败,国弱民贫,生活困难。17岁的他被迫远离家乡,来到新加坡经营商业,发家南洋。但具有浓厚爱国情怀的他始终挂念着祖国的一切,早期资助民主革命,在辛亥革命推翻腐败的清廷之后,他积极募捐筹资支持家乡福建的光复。民国建立初,他欲尽国民之责任,毅然回到家乡兴办教育,以强国家。兴办了规模巨大的集美学村和享有“南方之强”的厦门大学,并且在抗战期间,作为南洋华侨的领袖,他通过各种方式组织筹集资金、物资来救助祖国各地人民,中国抗战的胜利离不开华侨的巨大贡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陈嘉庚先生回国定居,并参加政治协商会议,主要负责侨务活动,继续致力于慈善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本文将着重对陈嘉庚的公益活动、慈善思想以及慈善公益活动的运作方式及特征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对陈嘉庚在家乡福建以及在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转型中所做的贡献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论述海外华侨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更是对当今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全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等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概括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和价值、相关领域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思路,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第一章主要从家庭教育,个人情结和国内外的现实情况以及欲尽国民之天职的责任感来分析陈嘉庚结缘慈善的根由。第二章阐述了陈嘉庚一生所践行的慈善活动,主要是在家乡福建和侨居地兴办慈善教育,抗战时期的慈善爱国救济以及其他的公益事业。第三章分析了陈嘉庚“先有营业而后能服务社会”的义利观,公益不待富而后行的慈善观以及重教乐捐的慈善思想。设立教育基金会和公募慈善救济是他慈善事业的运作方式,他的慈善事业具有公益模式的先进性和公益活动的持续性特征。第四章论析了陈嘉庚在中国近代慈善史上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