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农业大国,生物资产丰富,种类繁多。生物资产作为农业企业的基本生产资料,除具有一般资产的特征外,还具有自然增值这一“生物转化”的特性。针对生物资产的特殊性,如何选择生物资产的计量模式,是目前会计领域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规定,对生物资产的计量优先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而我国农业会计准则规定优先选择历史成本模式。因此,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的背景下,选择何种模式计量生物资产的价值,这一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目前,国外的研究集中在农业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制定方面,争论集中在选择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还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而我国对生物资产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在计量模式的选择问题上,部分学者提出采用混合计量模式的方式,但对如何具体应用没有充分的论证。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生物资产会计计量模式的理论基础。其次,结合国内外农业相关准则,介绍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的特点及其局限性,并结合案例比较分析这两种计量模式产生的不同会计后果。接着,通过探讨生物资产计量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对生物资产采用单一计量模式,并不能客观反映生物资产的真实价值,指出运用混合计量模式的合理性,明确了混合计量模式的应用思路—首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当运用条件不具备时,结合生物资产特点及其不同生长阶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别采用历史成本法、公允价值法、可变现净值法等混合模式对生物资产价值进行计量。最后,以生猪类企业为例,分别用历史成本模式、公允价值模式与混合计量模式进行实务操作,分析比较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从而验证了混合计量模式在我国的可行性与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