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主要吸入变应原的种类及分布特征。为本地区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治疗、预防及流行病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阿罗格皮肤点刺试验对门诊疑为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吸入变应原检测。收集340例样本,对皮肤点刺试验结果阳性的患者按其民族、年龄、性别分组,比较各组间患者对各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的差异。结果:34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点刺试验总阳性率为94.7%,以蒿属最高(66.2%),其后依次为藜(51.2%),杨属(42.6%),榆科(40.9%),柳(33.8%),梯牧草(27.6%),粉尘螨(21.2%),屋尘螨(17.9%),豚草(15.9%),狗毛(11.2%),猫毛(10.9%),蟑螂(8.5%),交链孢菌属(5.6%),白色念珠菌(3.5%)。其中,少数民族组中对杨属、柳、梯牧草及交链孢菌属四种变应原的敏感程度均高于汉族组(P<0.05);不同年龄段间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9.076,P<0.01);不同性别之间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蒿属、藜、杨属、榆科为乌鲁木齐地区最主要的变应原;少数民族与汉族患者在变应原敏感度上有差异;吸入性变应原的阳性率与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明确变应原后可为乌鲁木齐地区变应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并对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