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初中教材培养符号意识的比较——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

来源 :闽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wche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1]。从符号感的提出到如今的符号意识,符号意识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越显凸显。而日本在参加一些国际的评价调查中也取得很好的成绩,在国内进行了多次的教育改革并形成自身的特色。因此本文对中日两国教材培养符号意识的方法进行比较,并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和日本文部科学省2008年颁布的《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以及中国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和日本教科书启林馆出版社(2011年版)中学《数学3》中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为对比的蓝本。  本文采取文献分析法、比较法、录像分析法,以比较教育学为理论基础,展开了教材的比较。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对比中日两国初中教材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内容等,并对比两国课程目标中有关符号意识的理解,从而比较两国教材培养符号意识的方法。具体差异如下:从课程标准上看,中日两国课程标准中对符号意识的理解基本相同,分为三个层面。不同的是:日本较为注重在活动中学习,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而我国更注重的是数学思考方式的培养,重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关于符号意识的教学要求,中国教材比日本教材高,中日两国教材对于符号意识的培养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中国教材是集中安排、集中处理的方式;日本教材是长期渗透、浸染的方式,中国教材的方法比较有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但日本教材在公式推导的编写上比中国教材详细,更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  通过上述的比较结果,可以为我国教材编写提供以下启示:在保持我们的优势,采用集中安排处理,培养符号意识的同时,应当采用螺旋上升的模式,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探索时间。并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符号意识水平,多引入生活中的素材和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材编写时要注重学生的现有的能力水平,在知识的过渡和推导时,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或是寻找学生更能理解的方式。
其他文献
我们正处在微时代中,信息传播的形式变得短小精悍,不断地渗透入人们的零碎时间中,人们的交流和学习方式也随之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微型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契合了微时代人们对于学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多项体育运动不断刷新成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历史,同时,我国体育新闻也以强劲有利地势头成为与各大新闻相提并论的另一大新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铺开,随着改革的推广及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软件”在改革中潜移默化的作用与制约。作为核心“软件”的学校文化变革成为课程与教
自我国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来,科普校本课程作为国家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补充,已成为许多小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内教育工作者们的关
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学校管理权与学生权利冲突的法律问题,分析学生管理权与学生权利产生冲突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性方案,以实现学校权利(力)与学生的权利的
这里所谈的阅读,重在对写作的采集作用,是一种间接获得资料和素材的方式.阅读不是一般的浏览,它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鲜明的主体性.为了有效阅读,应该讲究方法,首先要充分利
学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不仅是学前教育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还是为了指导研究在不断建构的一整套知识陈述体系,处在与不同层次方法论的联系中。它作为学前教育学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