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L1小分子抑制剂的虚拟筛选及免疫抗肿瘤活性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_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受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ligand 1,PD-L1)在肿瘤微环境的影响下结合,能抑制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因此,阻断PD-1与PD-L1的相互作用是对抗肿瘤的免疫抑制作用和激活肿瘤免疫应答的有效手段。PD-L1在多种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因而在不影响T细胞的正常免疫功能下可作为理想的免疫抗肿瘤靶点。目前,已上市的PD-L1单克隆抗体抑制剂虽然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因其较高的特异性有时会造成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且具有生产成本高、稳定性较差等缺点,因此开发具有PD-L1抑制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通过构建药效团模型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对中药成分及上市药物进行筛选,并对筛选得到的候选化合物进行了PD-L1相互作用评价、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和免疫激活作用的考察,最终获得了小分子PD-L1抑制剂阿尼芬净。本论文共分为以下五部分:
  1.综述
  本章围绕PD-1/PD-L1、基于计算机的药物虚拟筛选技术以及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测定方法进行综述。首先回顾了PD-1/PD-L1的功能和作用机制、PD-1/PD-L1抑制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然后介绍了药效团模型和分子对接等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及其常用软件,以及在药物虚拟筛选中的应用,最后介绍了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本章所介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数据和方法学基础,有利于本研究的顺利开展。
  2.基于药效团模型的PD-L1小分子抑制剂的筛选
  本章通过构建药效团模型对PD-L1小分子抑制剂进行初步筛选。首先以32个结构多样的已知PD-L1小分子抑制剂为训练集构建药效团模型,并使用训练集和30个已知PD-L1抑制剂构成的测试集进行性能测试,随后利用已知PD-L1小分子抑制剂与PD-L1相互作用晶体结构的药效特征对药效团模型进行验证,得到最优药效团模型LB-2(包含5个药效特征RHHda)。其次,利用LB-2对收集得到的3906个小分子化合物(包括1876个中药小分子化合物成分和2030个已上市小分子药物)进行筛选,最终得到460个与药效特征相匹配的化合物,作为PD-L1小分子抑制剂的候选化合物。
  3.基于分子对接的PD-L1小分子抑制剂的筛选
  本章利用分子对接对PD-L1小分子抑制剂进行进一步筛选。首先通过人源PD-L1分别与PD-1、PD-L1单克隆抗体以及小分子抑制剂的复合晶体结构,确定了PD-L1小分子抑制剂的活性中心,即16个活性残基:Phe19、Thr20、Asp26、Ile54,Tyr56、Glu58、Glu60、Asp61、Gln66、Arg113、Met115、Ala121,Asp122,Tyr123、Lys124和Arg125,并将16个活性残基涉及的21对相互作用作为抑制剂的筛选条件。随后,通过全原子对接,并按照结合能<-7.5kcal/mol且与PD-L1上发生相互作用的残基≧3的标准筛选得到247个化合物。分别以PD-L1单体和PD-L1双链蛋白为受体,指定活性中心为对接位点对247个小分子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筛选,以结合自由能<-7.5kcal/mol、相互作用残基数目≧5以及相互作用的空间构象为标准,最终筛选出中药小分子成分单宁酸和上市药物阿尼芬净作为PD-L1小分子抑制剂候选化合物。
  4.候选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及与PD-L1的体外相互作用评价
  本章通过使用体外肿瘤细胞活性实验分别考察单宁酸和阿尼芬净的抗肿瘤作用。首先使用人肺腺癌细胞A549和小鼠肺癌细胞LLC考察不同浓度下单宁酸和阿尼芬净的抑瘤活性,CCK-8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在200μg/mL的最高给药剂量下,单宁酸作用下的肿瘤细胞存活率仍在80%以上,抗肿瘤效果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单宁酸本身不具备直接杀伤肿瘤作用,而单纯的肿瘤细胞实验不能有效激活免疫系统抗肿瘤。而阿尼芬净对A549和LLC的IC50分别是170.6和160.9μg/mL,说明阿尼芬净具有一定的直接抗肿瘤效果。随后,使用生物膜干涉技术,对PD-L1与阿尼芬净的结合能力进行考察,测定结果表明PD-L1与阿尼芬净的相互作用亲和力常数KD=7.69×10-5M,表明二者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且结合速率常数kon1/(Ms)=4.08×102,解离速率常数kdis1/s=3.14×10-2,表明二者呈现快结合快解离的动力学过程。由此可见,阿尼芬净具有直接抗肿瘤作用,且可能是潜在的PD-L1抑制剂,因此将阿尼芬净作为候选抑制剂进行后续研究。
  5.候选化合物的体内免疫抗肿瘤活性评价
  本章通过构建LLC-荷瘤小鼠模型,检测阿尼芬净对血清和肿瘤组织中免疫因子水平的影响,对其体内免疫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首先对阿尼芬净的体内抗肿瘤作用进行考察,结果显示阿尼芬净中等剂量(25mg/kg)、高剂量(50mg/kg)组、单克隆抗体阳性对照组(Durvalumab,1.25mg/kg)和化药组(5-FU,25mg/kg)的小鼠肿瘤体积和瘤重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且阿尼芬净中、高剂量组小鼠去瘤体重较模型组和化药组升高,表明阿尼芬净具有显著体内抗肿瘤活性,且与一般化药相比对小鼠体重影响较小。ELISA实验结果表明阿尼芬净给药组与阳性对照组的血清IFN-γ和IL-4浓度均显著高于模型组与化药组(P<0.05)。同时,肿瘤组织切片经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阿尼芬净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的IFN-γ和GZMB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化药组(P<0.05),表明阿尼芬净具有体内免疫激活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基于药效团模型和分子对接技术的虚拟筛选、化合物-靶点相互作用验证、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和免疫激活作用的考察,成功筛选得到了具有PD-L1抑制功能的免疫抗肿瘤小分子化合物阿尼芬净,丰富了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研究,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也为其他免疫检查点小分子抑制剂和其他靶向小分子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方法借鉴。
其他文献
氢溴酸西酞普兰(Citalopram Hydrobromide,CTH)为新一代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具有使用剂量小、药理活性高、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等特点,在临床中可用于多种类型抑郁症的治疗。目前,CTH已上市剂型有片剂、口服溶液和胶囊剂等。上述制剂普遍吸收缓慢,且易产生胃肠道副作用;此外,该药物极性大,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口服给药后由血液循环进入脑内药量少,从而影响其临床疗效。鼻腔给药具有吸收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可绕开血脑屏障,直接向脑内递送给药等特点。因此,本文拟以CTH为模型药物,研制该药物的
【摘 要】为了保证电工产品的设计制造质量及电工产品能够安全的工作和使用,需要对其进行绝缘强度试验。通常情况下,对电工产品的绝缘强度试验多采用交流工频耐压试验,而且在常态和潮态条件下分别进行。试验中存在有温度和湿度,空气介质,气压和海拔等外界因数的影响时,要以予消除。  【关键词】电工产品;绝缘强度;温度湿度;空气介质;气压海拔  0.引言  电工产品长期工作不仅要承受额定工作电压的作用,还要承受操
期刊
目的:
  (1)探究PML-Ⅴ型蛋白的稳定性和其泛素化修饰,以及PML-Ⅴ型蛋白参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对三氧化二砷(As2O3)敏感性调控的分子机制。
  (2)阐明PML-Ⅴ型蛋白的表达水平与As2O3诱导PML-RAR融合蛋白降解速率的关系,以及APL细胞株NB4细胞中PML-Ⅴ型蛋白的表达水平与PML核小体结构的关系。
  (3)探究PML-Ⅴ基因的C端序列7ab区域对PML-Ⅴ型蛋白功能的影响。
  (4)探究APL患者体内PML-Ⅴ/PML型基因含量比值,并
【摘 要】全球工业化以来,自然环境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地球自然条件状况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各个国家的必然需求。森林是地球之肺,森林资源一方面对经济发展有着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抵御自然灾害,缓解环境压力具有重要作用。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推动林业发展,推动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林业发展及显示出了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优势,同时也反映出了我国林业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
期刊
目的: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仅3~5年。因其临床表现复杂,疾病进展多样以及经常出现复发,目前尚无治愈方案。常规化疗药物对MCL患者毒副作用较大,且易发生耐药,因此,亟待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策略。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是一种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DNA损伤修复发挥抗肿瘤作用,且对同
在全球,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急剧上升,NASH可以发展为需要移植的终末期肝病和肝癌,大大增加了全球医疗系统的负担,因此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疗策略。但目前为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尚未批准任何药物可用于治疗NASH。许多针对不同致病途径的治疗NAFLD的药物正在研究中,但只有少数药物在Ⅲ期临床试验中证实了其功效,但仍有
【摘 要】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简称RTG(Rubber Tyred Gantry Crane),是集装箱专业化码头堆场的主力设备,它具有可灵活转场作业、工程投资少等特点,受到广大港口码头的欢迎。本文结合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油改电”技术在东渡港区1#泊位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RTG;原理;应用;成效  0.前言  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轮胎吊)是集装箱码头
期刊
目的: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传统的、单一的治疗手段如化疗、放疗和外科手术等不能完全治愈,还会有严重的副作用以及术后反应等问题发生,因此寻找新型治疗手段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为了提高肿瘤的治疗效率,人们开始采用联合多种疗法治疗肿瘤。光热治疗(PTT)是利用光敏剂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热能,通过增加肿瘤局部温度达到“烧伤”肿瘤的目的,是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具有无创、安全、精准定位等优势。为了提高光热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对正常组织的伤害,光敏剂的选择非常重要,本研究选用
乳腺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重要原因,治疗方式多为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给女性未来的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所以大多数患者选择保乳治疗,包括放疗和化疗等。然而,化疗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副作用,为了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并降低其毒性,我们开发了一种以部分乙酰化聚酰胺胺为载体,黄体化激素释放激素为寻靶器的化疗药物/基因药物靶向共传递体系。该共传递体系能够将药物靶向递送到病灶位置增加药物的浓度并减少药物对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毒副作用。
  目的:成功制备表征LHRH-G5.0NHAC-FUA/miR-205纳米共传递靶向给药体
目的:
  从某医院患者无菌体液中感染细菌的病例调查出发,分析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在体外将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暴露于一定条件的头孢他啶或美罗培南,对抗菌药物暴露后耐药的菌株和临床上分离的多重耐药PA(multi-drug resistant PA, MDR-PA)的具体耐药机制进行比较研究。此外,通过体外联合药敏试验比较以粘菌素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对两组耐药菌株(即抗菌药物暴露后耐药的菌株和临床上分离的耐药菌株)的抑菌效果,以期为临床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