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回顾了现代医学对不全性肠梗阻的病因病机、病理机制、诊断标准、治疗及中医药对不全性肠梗阻的病因病机认识、诊治方法的研究,并探讨破气通腑煎剂上注下灌治疗不全性肠梗阻湿热壅滞、腑气不通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破气通腑煎剂治疗不全性肠梗阻湿热壅滞、腑气不通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按住院顺序结合病人意愿将经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的30例合格受试对象分为治疗组18例,对照组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因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组给予中药破气通腑煎剂,水煎,上注下灌,每日一剂,日2次。对照组给予肥皂水治疗。分别进行安全性观察和疗效性观察。两周为一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7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排气排便、腹胀腹痛、胸闷嗳气、口干口苦等症状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恶心呕吐症状方面的改善虽优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治疗前组间总积分经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组内治疗前与后、组间治疗后积分分别经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组内比较治疗前优于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中2例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导致完全性梗阻而转手术治疗;对照组3例转手术治疗,两组无效病例原发病主要是术后肠粘连、肠道癌肿及不明原因的梗阻。两组病例X线疗效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相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副作用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远期疗效比较,经X2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表明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血、尿常规及心、肝、肾功能检测未发现明显副作用,随访显示其远期疗效好。
结论:破气通腑煎剂是治疗不全性肠梗阻湿热壅滞、腑气不通证比较安全有效的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