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纳米材料构建电流型—抗原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n31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助于纳米材料的各种特殊性质,如:表面原子比例大、表面能高、良好的稳定性、小尺寸效应、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强的吸附能力,其应用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纳米材料用来制备电流型-抗原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已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尤其是纳米金、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在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发展高灵敏的检测方法一直是免疫分析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其中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快速、操作简单的电流型免疫传感器是电分析化学技术和免疫学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分析技术手段。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是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分子牢固的、高活性的组装在基体电极上以及增强响应信号。本文利用不同纳米材料来组装生物分子的活性界面、具有信号放大功能的生物纳米探针等设计方面进行了探索,制备了三种高灵敏的电流型免疫传感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辣根过氧化酶功能的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和双层纳米金颗粒构建的无标记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的研究该工作首先制备辣根过氧化酶(HRP)和碳纳米管的复合纳米材料,用来增加电流的灵敏性。利用恒电位溶出伏安法在其表面沉积一层纳米金,用来吸附复合纳米材料,再通过滴涂第二层纳米金颗粒从而制备得到免疫传感器。复合纳米材料中掺杂的HRP可以催化过氧化氢(H2O2),提高催化电流的强度;而将探针分散在缓冲溶液中,其操作简单;双层纳米金不仅可以保持生物分子的活性,而且可以避免HRP从电极表面上的泄露,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采用了循环伏安法(CV)进行了表征。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对肿瘤标志癌胚抗原(AFP)的线性响应范围为0.2-200ng-mL-1检测下限为0.67ng.mL-1。该方法具有好的准确性、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2.基于球型羧基二茂铁和辣根过氧化酶多重放大的电流型夹心免疫传感器研究本文采用超声溶剂置换的方法成功合成出具有电活性的球形羧基二茂铁新型纳米粒子,借助于HRP和纳米金有助于增强传感器响应电流,从而提高其灵敏度,成功构建了HRP和球形羧基二茂铁复合物作为二抗标记物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将更多的电活性物质球型羧基二茂铁和HRP固载在二抗上,从而增加电极的灵敏性。通过循环伏安法考察了电极的电化学特性;电子透射电镜表征了球形羧基二茂铁,测得癌胚抗原(CEA)的线性回归方程为I=149.44+17.99lgCCEA,检出限为0.067ng·mL-l。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抗体的固定量,增强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且该传感器响应迅速、选择性好,可用于临床血清检验。3.基于金核-铂壳纳米粒子、辣根过氧化氢酶修饰的双重放大电流型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究该工作首先制备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金核-铂壳纳米粒子。在电极表面修饰的一层由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形成的复合物,利用金属和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修饰一层制备好的金核-铂壳纳米材料,其对过氧化氢(H2O2)有良好的催化作用,之后利用金核-铂壳纳米材料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强烈的吸附作用固载蛋白抗体,进一步催化底液中的H2O2溶液。从而制得灵敏、简单的电流型免疫传感器。本实验利用金核-铂壳纳米粒子以及HRP对过氧化氢的协同催化作用,双重放大检测信号,使免疫传感器更加灵敏。在修饰过程中使用循环伏安法(CV)对修饰电极进行表征。在优化条件下,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甲胎蛋白(AFP)具有良好的电流响应能力,线性范围为0.1-200ng·mL-1,检出限为0.03ng·mL-1。该传感器具有制作简单、操作简便、选择性与稳定性良好、灵敏性高等优点,实现了对免疫标记物的分析测定,有极大潜力应用于临床检测和研究。
其他文献
这两年电视屏幕最火爆的莫过于各种真人秀综艺节目,满屏清一色的明星真人秀冠以恋爱、隐私、竞技、旅行、美食等各种形式的包装。然而节目同质化现象益发严重,对明星偶像的过度消耗和包装,以及形式上的单一重复,渐渐给观众带来视觉疲劳。  2015年在安徽卫视首度开播的第一个中国农民赛歌纪实的真人秀节目,《中国农民歌会》,则与众不同地关注到农民这个被电视屏幕忽略的群体。坚持原创节目模式,坚持将聚焦点置于最普通、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兴媒体成为了当前消费者获取各类咨询的重要载体。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电视平台,其各类节目的收视率普遍处于低迷状态。因此,借助自媒体时代的网络经济发展形态来提振传统媒体的生命力,则成为了本文关注的焦点。  近十年来,随着QQ空间、微博、微信朋友圈的陆续兴起,“自媒体”概念也被业界所提出。所谓“自媒体”可以定义为,媒体信息的读者同时也是媒体信息的编辑者。如,微信朋友圈每天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