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中的女性结社研究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rer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社的出现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孕育过程,直到唐代,诗社才算正式产生。社团也便成了唐代以来文人之间相互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使得男性文人社团的数量不断增加,而且涌现出众多女性社团,成为当时突出的文学现象。受现实中女性结社的影响,小说中也对女性结社多有反映,成员之间多诗酒酬唱、聚会郊游,诗歌内容多咏物写景、借景抒情。作为一个诗歌组织,诗社也形成了评比等一系列的规则,成为她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娱乐方式。明清小说中女性结社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深受当时社会环境和结社风气的影响,也反映出女性教育程度的提高及女性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本文以明清小说中的女性结社为出发点,通过广泛收集资料,分析小说中女性结社与现实中女性结社的一些共性和个性。以一种的新视角,挖掘出明清时期女性的生活风貌和精神状态。  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对明清时期文人结社和女性结社进行了完整地梳理,回顾学术界对结社内容的研究,而且对女性社团的考察主要集中于诗社作品、诗社个案和诗社发展这三个方面。  第二章,主要是探讨明清小说中的女性结社的类型和诗作内容。根据不同的目的,可将结社分为娱乐类结社、招亲类结社和举业类结社。而诗社成员的主要吟咏内容有咏物、写景、节日和祝贺四类,这都与女性日常的活动空间息息相关。  第三章,本章是本文的重点,对明清小说中的女性诗社活动形式进行探究,从完整的邀社形式、组织形式和作诗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女性诗社社规严谨,社员各司其职,诗社发展逐渐趋于成熟。  第四章和第五章是以现实中和小说中女性结社的联系为切入点,分析两者的异同点,以及小说中出现女性结社的原因。女性社员起初家族性明显,但后期逐渐走向社会,而男性对女性文学创作的支持和倡导,也值得我们关注。  第六章,通过对现实中和小说中女性结社的评价,对女性结社进行了说明。结合当时社会的各种风气和思潮,探索明清时期女性结社发展的优劣势。  余论主要是对女性结社和女性文学进行了简要陈述,并希望学术界能对这一话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其他文献
为了加强对电网及非线性用电设备谐波的在线监测和抑制 ,介绍了一种微机谐波监测和滤波器控制装置。详细阐述其软、硬件设计原理 ,并介绍一种高精度平滑滤波算法。该装置可监测、记录和打印多项谐波参数 ,精度高 ,实时响应好 ,同时兼有滤波器投切控制功能 ,可有效抑制谐波 ,是电力系统及各类用电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障。
《管子》是先秦时期非常重要的典籍之一,它记叙的内容极爲丰富,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诸方面的内容,是一部以富国强兵为主的经世致用之书。唐代尹知章的《管子注》
《永生之书》是瑞典作家加比·格莱希曼的小说处女作,讲述了斯宾诺莎这一犹太家族三十六代人在欧洲土地上的生活历程。在数千年的叙事时间中,作品里出现了众多死亡事件,展示
土耳其当代作家奥尔罕·帕慕克于200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近六十种文字,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交替之际,他获得了欧洲各大重要文学奖项,被认为是欧洲当代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