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紫花芒(Mangifera indica L.)为材料,通过EGTA和石灰处理,研究钙胁迫对果实生长过程中PE、PG、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影响,及其与海绵组织生理病害发生的关系,并研究了海绵组织生理病害的发生规律和病害分级。期望通过研究果实生长过程中酶活性变化、以及钙胁迫对这些酶的影响,寻找酶活性变化与海绵组织生理病害发生的相关关系,为生产上防治该生理病害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紫花芒果实生理病害海绵组织的发生出现于采前10d,其病害发生率和病情指数,均随着果实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病果中的PE、PG和淀粉酶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特别是临近采收时更为明显。说明紫花芒果实生长后期的PE、PG和淀粉酶活性变化与生理病害海绵组织的发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2.紫花芒果实生理病害海绵组织的发生率和病情指数,随着果实大小的提高而增加。而大型果中的PE、PG和淀粉酶活性均比小型果高。3.EGTA处理诱导了果实钙元素的缺乏,增加了果实生理病害海绵组织的发生率。同时,缺钙也提高了果实中PE、PG和纤维素酶的活性,降低了果实钙磷比、钙镁比和钙钾比。4.石灰处理增加了果实钙元素的含量,提高了果实中的钙磷比、钙镁比和钙钾比,抑制了PE、PG、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果实生理病害海绵组织的发生率。5.不同等级的病果中PE、PG、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均高于正常果。此外,与对照相比,贮藏期病果的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量比生长期明显,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量则是生长期比贮藏期明显。表明果实中PE、PG、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变化对病害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顺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