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研究——以小学低学段语文课堂为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62613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也从根本上推动了新课改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加强对小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教育是我国今后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作为第一大课程理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通过教学活动去实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言语互动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对于小学低学段的学生而言,课堂上的言语互动是他们汲取精神营养、取得学习进步的主要途径。因此,本研究从核心素养入手对师生课堂言语互动环节开展研究。要想落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就应以师生间的言语互动为载体,考察师生言语互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情况。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搜集并整理与核心素养和低学段师生言语互动相关的文献资料,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随后,笔者收录了上海市杨浦区W小学和山东省潍坊市Y小学共5节低学段语文课堂实录音视频,反复观看“一师一优课”网络教育平台上的3节低学段语文公开课视频。然后以“ITIAS(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编码分析系统)”作为研究工具对以上8节课进行课堂观察和数据分析,并对一线教师进行访谈,量化分析和质性分析相结合研究当前师生言语互动中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核心素养指向的小学语文课堂的师生言语互动呈现出以下几点良好特征:生本性、情境性、启发性和计划性。其次,教师对于言语互动的认识、言语互动的课堂结构和言语互动类型都会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影响。同时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课堂师生言语互动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无法凸显素养的整体性;开放性问题出现频率低;师生言语互动方式单一;忽视学习主体发展特点。最后,提出核心素养视角下师生课堂言语互动的优化策略如下:结合课程内容,充分挖掘教材;提问开放问题,促成思维发展;交互探究互动,培养核心素养;聚焦学生特点,精准开展互动。
其他文献
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技能的必要过程,在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随着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地发布与逐步落实,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采取更加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改善传统教学的弊端。但这样的变化似乎并没有惠及到课堂练习环节,在目前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对于数学练习环节的关注度远远低于知识新授环节,课堂练习的教学
学位
活动系统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此部分有意统整了听、说、读、写的语文活动,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板块。统编版教科书在编排上对此部分进行了创新,给予教师更大的选择空间,灵活性较高。教科书活动系统能否发挥本身的价值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使用。因此,本研究对一线教师在使用统编版语文教科书活动系统的现状进行调查,找出其使用时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教师
学位
作业减负是学生的共同呼声,也是教育界面临的巨大挑战。“双减”政策致力于推进课后作业的减量增效,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为了了解“双减”政策实施后,作业减负的实际成效及其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本研究围绕“双减”前后的语文课后作业展开对比分析。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分析的方法,以上海市S小学200名学生为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以该校高年级10名语文教师为访谈对象,并以该校高年
学位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颁布,思维能力培养必将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的重视。但从目前一线教学的情况来看,多数教师对思维能力培养仍然缺乏认识。同时,作为思维能力培养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课堂提问的运用现状也并不乐观。因此,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从思维能力培养的角度,对教师的课堂提问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一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课堂提问的氛围存在
学位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得教师越来越意识到提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的重要性。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2022年版)》出台以来,如何确立课堂上的学生主体性,如何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如何定位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真正实现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向帮助者、促进者的角色转变,这些问题越来越得到教育界的关注。而我们在课堂观察中发现,课堂中仍然存在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如教师随意
学位
课堂互动的过程主要是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反馈”的教学模式下展开和推进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互动中,教师反馈是教师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反馈是课堂交流和师生互动的桥梁,恰当的教师反馈有利于提高师生对话质量、推动课堂互动顺利进行。教师反馈对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有研究讨论教师反馈的成果较多,主要探讨了教师反馈的分类、功能以及教师反馈对学生以及课堂互动的影响,但现
学位
通过一定的文献阅读和实际课堂教学,可以了解到分数的知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是复杂抽象的。分数知识体系不仅庞大抽象,更是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领域与其他知识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难点。而在分数知识系统中,等值分数是一个重要的但却很难理解的概念,需要学习者在对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一定的物理量对分数的意义理解透。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以前,不是脑袋空空的机械接受,而是建立在以往活
学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而学习机会能更真实地反映教学过程的本质,是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基于此,本研究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为立足点,以学习机会为研究视角,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为研究目标开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索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学习机会的特征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供高质量
学位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标志着核心素养成为了当前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引擎。深度学习则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追求。课堂提问则是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是,课堂提问表现出不少与当前所倡导的深度学习理念相背离的问题。因此,教师怎样进行课堂提问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促进深度学习的实现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特点的基
学位
乡村教育振兴,教师质量是关键,而学科知识是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但是,已有研究表明乡村教师的学科知识还有待提高,与城市教师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乡村与城市数学教师学科知识之间的比较,探寻乡村数学教师学科知识的基本特征,厘清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加快乡村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主要采用了测验法和访谈法。首先以美国学者鲍尔对数学教师学科知识划分的三个认知维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