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轨迹和精神文明,重视历史学习在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和历史核心素养的不断深化,历史教育工作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号召,积极开展高中历史优质课大赛的评选活动,以期通过优质课展现出新思想、新理念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依托历史教学新理念,培养教师的知识技能和专业素养,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培育出一批具有历史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以及在历史学科中形成新风向是高中历史优质课应达到的目标和准则。但是在高中历史优质课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其设置的初衷似乎也发生了改变,由于优质课评比和教师评职称有密切关联,因此有些教师为了功利主义的追求而参加比赛;在优质课教学过程中甚至会出现教学形式大于教学内容、依赖多媒体辅助教学、历史知识解释空洞、表演痕迹过重等现象,并逐渐走入一个怪圈。依托历史学理论要求、有效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等,对高中历史优质课的内涵和特性、功能进行剖析,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通过对南阳地区122位高中历史教师从教师是否注重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师是否注重自身知识发展、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是否注重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教师是否注重教学反思、教师是否注重教学机智、学生配合度、教学评价八个维度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存在优质课组织僵化、教师教学理念滞后、忽视传统教学的优点、割裂了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学生虚假配合等问题,并因此提出坚持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将创新性与传统性有机结合等策略,最后,依据问卷分析结果以及实施策略,提出切实有效的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