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基于1979—2012年哈德莱中心月平均海冰覆盖率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青藏高原125个站点的台站资料,利用气候统计方法和数值模式手段,探究北极海冰变化特征及其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1979—2012年哈德莱中心月平均海冰覆盖率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青藏高原125个站点的台站资料,利用气候统计方法和数值模式手段,探究北极海冰变化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特征,揭示了北极海冰异常与青藏高原极端低温的关系及中高纬大气环流响应,主要结论如下:1)1979—2012年,夏秋季北极海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在21世纪初期开始显著减少。秋冬季的北极海冰覆盖率较为稳定。夏秋季全区北极海冰减少,导致秋冬季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显著减弱,西伯利亚高压加强。中高层,新地岛及格陵兰岛附近有显著的高压异常,欧亚大陆地区的冷冬频发。2)由于夏秋季去趋势关键海区海冰偏少,使得秋冬季极地和青藏高原地区500hPa位势高度减弱,高原以北中高纬地区位势高度增强,高压反气旋系统在此形成与壮大,存在北极上空的位势高度与西伯利亚之间反相关,而与青藏高原地区的位势高度为正相关的遥相关关系;自极地至青藏高原有明显由北向南波动通量,青藏高原以北风场呈现明显偏北风,青藏高原对流层中层至平流层底部主要受到由北向南的波流控制;西风带西风减弱,罗斯贝波东传减缓,导致经向活动加强,北部冷空气易于通过气流向高原侵袭,青藏高原被负温度异常和偏北风异常控制的时间更长,在极端低值年时,青藏高原以北冷空气团向南传播的部分路径偏向青藏高原。综上,夏秋季去趋势关键海区海冰偏少时,秋冬季青藏高原的极端冷天气增多。3) NCAR—CAM5.1模式模拟结果表明,夏秋季北极关键区海冰和海温强迫加强时,极地和青藏高原地区500hPa位势高度减小,高原以北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位势高度增强,青藏高原上存在显著的偏北风,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有明显的高压反气旋系统存在,青藏高原以北地区出现更强的温度负异常,成为更强的冷源,经向活动加强;极地1000—500hPa厚度增加,北极与中高纬间的梯度减小,加上减弱的西风,中高纬易产生阻塞形势,北极上空极涡增强,北部冷空气易于通过气流向南向高原侵袭。
其他文献
上行地闪是一种始发于超高建筑物(高度至少在100m以上)顶端的大气放电现象,目前对其的认知主要通过地面观测,而相应的理论模式研究较为缺乏。本文在已有的双向先导随机模型的
不动点理论作为近现代数学重要分支,在优化论、控制论、非线性算子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本文结合了Banach空间几何学、Banach空间非线性逼近理论、不动点理论、变分原理,应用
衰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理现象,已知衰老严重影响雌性的生殖能力,包括自发流产风险的增加、后代染色体缺陷、子宫内发育受限以及早产等。在小鼠的研究中发现:年龄大的雌鼠产
玉龙雪山位于云南省丽江市西北部,处于中国三大植物多样性之一横断山区的核心地带,分布着大面积连片的草甸。高山草甸不仅是该区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是其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
本论文以前期研究寡孢节丛孢RGS1转录组数据中表达量有显著差异的5个基因AOL_s00083gl27、AOL_s00007g178、AOL_s00080g412、AOL_s00076g18、 AOL_s00215g338 (Ric8)为研究对
问题行为起源于儿童早期,儿童期的问题行为如若没有得以解决或正确引导,不仅会阻碍儿童身心健康、影响其社会适应,还会延续到青少年期与成人期,由问题行为恶化为违法犯罪行为或反社会行为。众所周知,家庭是影响个体发展最直接、最持久的因素之一,其中,父母冲突在儿童早期成长过程中会产生长期的消极影响。当父母发生冲突时,儿童为了降低或转移父母的焦虑和紧张容易被动或主动卷入父母冲突,从而形成“父亲-子女-母亲”的亲
利用1951-2009年NCEP再分析资料及全国753个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结合欧拉方法分析华北汛期局地水汽变化;通过美国NOAA开发的拉格朗日轨迹模式HYSPLIT模拟华北汛期气块来源,结
第一章扩散加权成像直方图参数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直方图参数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0例(Ⅱ级)低级别胶质瘤(LGG)与97例(Ⅲ级46例,Ⅳ级51例)高级别胶质瘤(HGG),使用MaZda软件提取所有患者DWI图像中肿瘤实质信号最高区域的直方图参数,包括均值(mean)、方差(variance)、偏度(skewness)、峰度
采用局地分析预报系统(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 LAPS)和WRF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数值模式,同化了风云卫星和多普勒雷达数据,对2014年7
利用1975~2013年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和1954~2013年多种再分析资料以及表征太阳活动强度的10.7厘米太阳辐射通量(F10.7)指数分别分析了太阳活动变化与热带太平洋地区、热带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