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草是使用最广泛的中药材之一,约有60%的传统中药处方中含有甘草。甘草多糖(glycyrrhiza polysaccharide, GP)是甘草中主要的活性大分子之一。甘草多糖由于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受到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关于甘草多糖的研究也在日益增多。本论文从甘草多糖的提取开始,研究了提取条件对提取效率的影响,采用不同方法对提取的甘草多糖进行分级,并将提取的甘草多糖应用于稳定还原纳米银的研究。首先采取单因素实验法分别研究了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的影响。其中,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于提取率影响最大。对提取的甘草多糖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提取多糖具有多糖典型的红外和紫外吸收特征,总糖含量为74.70%,数均分子量为57758,重均分子量为100956,提取多糖并非单一组分,且分子量呈现多分散性。对提取的甘草多糖进行分级,分别采用乙醇分级沉淀法、季铵盐沉淀法对以及二者结合法。季铵盐沉淀法和乙醇沉淀分级法均能够一定程度上对甘草多糖进行分级纯化,在分级过程中季铵盐络合和乙醇沉淀都不可避免有共沉淀的发生,因此单一方法不能获得单一组分;将二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得到一种单一的酸性多糖成分。最后,本文通过一种简单、温和、绿色的光化学还原方法成功制备了纳米银溶胶,并通过紫外、XRD、TEM对制备的纳米银进行表征。银纳米粒子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受反应体系中甘草多糖浓度和硝酸银浓度的影响,当硝酸银浓度与甘草多糖浓度比例较低时,生成的银粒子基本为类球形,当该比例较高时,由于不同晶面的生长速率存在差异,会有多形貌银粒子产生。纳米银的生成与甘草多糖中的羧酸根有密切关系。制备的纳米复合膜中银粒子分散均匀;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吸水率随着银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抗菌性能随着银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该复合膜综合了甘草多糖的医药功能和纳米银的抗菌功能,在生物医药领域有一定的潜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