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及其相关研究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tow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是骨科面临的难题之一,目前尚未得到很好地解决。传统的治疗如软骨下骨钻孔、微骨折、软骨磨削等均不能生成关节透明软骨;自体骨软骨复合物、骨膜、软骨膜或软骨细胞移植可造成附加损伤,且来源有限。近年来组织工程的发展有望成为治疗软骨损伤的新方法,但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缺损后远期常存在修复区软骨退变。本研究将给药缓释系统引入组织工程,通过构建仿生细胞外基质支架并复合缓释细胞因子微球,体内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软骨方向分化修复缺损并防止新生软骨远期退变。 1.转化生长因子明胶微球(MS-TGF)制备及体外缓释研究 目的:研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缓释明胶微球,探索将微球给药控释系统引入组织工程学领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改良的双相乳化冷凝聚合法制备明胶微球,将其与TGF-β1复合,观察微球分散度、粒径及外观形态;计算微球包封率、载药率及体外释药特性;分别使用缓释微球、诱导液(含TGF-β1 4.5ng/ml)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6天,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S-100蛋白表达。结果:微球大小均匀,平均直径15.1+3.4μm,载药量为900ng/g,包封率为90.0%,体外18天内药物缓释83.1%;缓释微球可持续释放具有生物活性的TGF-β1诱导MSCs,6天后细胞Ⅱ型胶原、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而诱导液组Ⅱ型胶原、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
其他文献
计算机技术发展逐渐成熟,计算机管理系统已成为图书馆管理的主流管理模式。本文以现代计算机管理系统为主体,从软硬件、安全及人员几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在新计算机
针对现有的web文本分类与表示方法中出现的各种分类效果与性能优化等问题,提出基于局部潜在语义分析的理论原理,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优势,设计出一种基于文档与类别之间相关度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常见并发症,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SAP发病1周内死亡的患者,60%死于ALI/ARDS或伴有ALI/ARDS的
危岩失稳崩塌是地震诱发的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将造成巨大的灾害且难以预警。通过振动台模拟不同类型的地震荷载作用下块状危岩的失稳破坏,研究陡崖危岩体的破坏性质。利用
为了有效地减少样本训练时间,提高多类分类器的识别率,同时使模型具有较好的推广能力,在综合考虑待分类样本数和类别易分性能的基础上,在"先分样本数较大的类"和"先分易分的
关于国营农场离退休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李镇江由于近几年农场的形势不够景气,农业欠收,这样就严重地影响了离退休人员的开支问题.而这部分人大多都是58年的十万转业官兵,是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