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动态研究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早产儿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NICU胎龄小于32周、出生体重小于1800g的早产儿59例,排除先天性心脏病(CHD)、先天性染色体异常、先天性肺支气管发育异常的早产儿。依据BPD的诊断及分度标准,将其分成非BPD组(n=27)、轻度BPD组(n=9)、中度BPD组(n=13)、重度BPD组(n=10),分别于生后第1天、7天、28天采用无创心输出量测量仪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分析与发生BPD患儿生后28天血浆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变化的相关性。血流动力学指标:(1)血流指标:心率(heart rate,HR)、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指数(stroke volume/index,SV/SI)、心输出量/心脏指数(cardiac output/index,CO/CI)(2)心肌收缩力指标:心肌收缩指数(Index of Contractility,ICON)、左室射血时间(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time,LVET)、收缩时间比例(systolic Time ratio,STR)(3)液体状态:胸腔液体水平(thoracic fluid content,TFC)。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X?)表示,定性资料以率(%)表示;多组定量资料均数在不同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根据方差是否齐性采用LSD检验;BPD组与非BPD组血浆BNP浓度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BPD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血浆BNP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回归分析。P<0.05表示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非BPD组比较,BPD各组在生后7d、28dCO/CI值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及中度BPD组比较,重度BPD组在生后1d、7d、28d的CO/CI值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在各时点CO/C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BPD组比较,BPD各组在生后1d、28dSV/SI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及中度BPD组比较,重度BPD组的SV/SI值在生后1d、7d、28d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在各时点SV/S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BPD组、轻度及中度BPD组比较,重度BPD组在生后7d、28d的LVET值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在各时点LVE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BPD组比较,在生后28d中重度BPD组的STR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在各时点ST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BPD组比较,BPD各组在生后1d、14d、28d的HR、TFC、ICON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BPD组,在生后28d时BPD组的BNP浓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NP浓度与第28d的CO/CI(r=-0.714,P<0.05)、SV/SI(r=-0.4,P<0.05)改变呈负相关,与STR的改变呈正相关(r=0.722,P<0.05)。结论: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出现心功能的改变;使用无创心输出量测量仪动态监测早产儿心排量参数变化有利于早期评估BPD患儿心功能改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