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力资本作为关键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和区域平衡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统筹好京津冀之间的人力资本配置问题,对加快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京津冀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政策价值。因此,有效测度京津冀人力资本存量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揭示京津冀之间人力资本的流动状态,开展京津冀经济发展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和政策模拟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和数据参考,对评估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具有参考意义。论文首先对人力资本的概念、理论发展、测度方法进行梳理,并对国内外学者在人力资本存量及其流动方面的研究成果简要回顾。在充分了解不同测度方法的发展和优劣性下,结合京津冀的实际情况确定选用“平均受教育年限”、“受教育年限总和”指标和成本法进行人力资本测度。其次通过人力资本存量测算结果了解了京津冀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为充分了解京津冀人力资本的跨区流动状态,进一步依托流动人口的教育存量法对人力资本流动进行估计,并对比分析各地市人力资本流动以及人力资本流动与人力资本存量的关系。随后,文章利用京津冀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数据对区域资本配置差异进行了分析。并结合C-D生产函数构建经济增长模型揭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分析京津冀发展模式差异。基于此估计结果,文章在若干情境设定之下开展政策模拟,刻画了人力资本积累路径及跨区流动对区域发展协调性的作用。通过研究发现:京津冀区域间人力资本分布不均衡,北京市人力资本存量处于较高水平,河北省由于人口优势使得总人力资本存量高,但人均人力资本水平远低于北京和天津。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比率不协调,虽然近年来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的比率在逐年上升,但人力资本投资量相对于物质资本投资量来说仍处于较低状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验证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通过反事实情景模拟得出,加大人力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流入量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