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国绘画风格研究

来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fentong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张立国1950年至今绘画风格的明显转变,将他的艺术实践分为“早期、转型期、成熟期”三个时期,从形态、成因、时代背景等角度详细论述了每一时期的风格特点。早期(1950—1978)绘画风格以苏派写实主义为出发点,又具有现代派绘画形式自律的倾向。转型期(1979—1992)绘画风格完全向现代主义转变,追求抽象表现主义造型语言、野兽主义抽象化色彩以及超现实主义的画面氛围。这一时期张立国创作出了他的成名作《天长地久》,集中体现了他转型期对绘画风格的探索。成熟期(1993至今)绘画风格多样化,张立国尝试了不同的材料和多样的作画方法,题材上有挖掘人性的“人影”、探索空间秘密的“三条线空间”以及表达传统文人画意趣的“山水”等,艺术实践逐渐融人后现代语境之中。
其他文献
<正> “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中央电视台的广告宣传几乎成了一种“挡不住的诱惑”,一时间,郑州亚细亚集团声名鹊起,“亚细亚”现象令中国商界内外人士趋之若鹜,甚至
20世纪初,历史学和天主教学者开始整理吴历(1632—1718)的生平资料并辑录和笺注其诗画作品;20世纪中叶迄今,历史学、艺术学、宗教学、文学等多学科的中西学者对吴历的绘画创
<正> 0.句法学(syntactics或syntax)、语义学(semantics)、语用学(pragmatics)明确地作为符号学的三个分支首见于美国学者C.W.Morris 1938年问世的《符号理论基础》(Foundati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日益严峻,城市养老设施的规划配置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厘清我国城市养老设施的布局规划研究现状,探索其研究态势,不仅对学术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