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调查HBV携带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征和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状况。2.探讨体质因素对HBV携带者生命质量的影响。3.通过调查研究为建立HBV携带者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提供实验依据,以达到改善携带者的生命质量,提高其健康水平,降低HBV传染性,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的目的。【方法】在北京市平谷区的某社区医院和二级医院开展,对体检中发现的HBV携带者进行横断面的现场调查。调研的内容包括HBV携带者的基本情况(采用课题组自行设立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携带者的中医体质(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和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并设立对照人群进行对照。调研均获得调查对象的知情同意。统计分析HBV携带者的体质类型和生命质量,并和对照人群的体质和生命质量状况进行对照,用秩和检验和回归等方法分析体质因素对携带者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1.205例HBV携带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从高到低依次为平和质53例(25.85%)、阳虚质28例(13.66%)、湿热质26例(12.68%)、气虚质22例(10.73%)、气郁质21例(10.24%)、血瘀质20例(9.76%)、痰湿质19例(9.27%)、阴虚质12例(5.85%)和特禀质4例(1.95%)。其体质分布和对照人群(182人)的体质分布没有显著差异(P>0.05),和华北地区一般人群的体质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人群和华北地区一般人群的体质分布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2.67.32%的HBV携带者为复合体质。复合体质中出现频率最多的病理体质类型为气虚质(31.71%),其次为气郁质(31.22%)、湿热质(30.73%)、阳虚质(28.78%)、痰湿质(28.29%)、血瘀质(27.80%)、阴虚质(20.98%)和特禀质(6.83%)。3.携带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不同的收入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10)。随着HBV携带时间的增加,平和质比例有下降的趋势(从32.99%下降至19.54%),病理体质有增加的趋势(从67.01%上升至80.46%),其中以阳虚质比重增加明显,增加了13.59%;其次是气虚质和气郁质,分别增加了5.42%和4.27%。4.HBV携带者在量表SF-36的PCS和MCS维度上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为73.7512.09和72.8011.03。和对照人群比较,HBV携带者在生命质量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除RP、BP、VT三个维度外,差异均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5.HBV携带者不同体质在SF-36各个维度上的得分不同。在RP维度上,和平和质相比,阳虚、痰湿、血瘀和气郁质组的得分有显著性下降(P<0.01),以气郁质得分最低;在BP维度上,和平和质相比,气虚、阳虚、阴虚、血瘀和气郁质的得分有显著性下降(P<0.01),以阴虚质得分最低;在GH维度,8种病理体质较平和质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以气虚质得分最低;在生理健康总领域(PCS)上,8种病理体质较平和质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也以气虚质得分最低。在VT维度,和平和质相比,气虚、阳虚、痰湿、血瘀和气郁质的得分有显著性下降(P<0.01);在SF维度,阳虚、阴虚、痰湿、血瘀和气郁质组的得分比平和质组低(P<0.01);在RE维度,阳虚质、痰湿、气郁和特禀质的得分比平和质组有显著性下降(P<0.01);在MH维度,气虚、阳虚、阴虚、痰湿和气郁质的得分比平和质有显著性下降(P<0.01);在心理健康的总领域(MCS),除特禀质外,其它7种病理体质均较平和质的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在心理健康的各个领域,均以气郁质的得分为最低。6.回归分析显示:与平和质人群相比,8种病理体质人群的生命质量受损的相对危险度(OR)增加。在生理健康领域,气虚质、气郁质的相对危险度最高,分别是平和质的12.05倍和9.14倍。具体来说,在PF和BP领域,血瘀质的OR值最高;在RP领域,阳虚质的OR值最高;在GH领域,气虚质的OR值最高。在心理健康总领域(MCS)和四个分维度(VT、SF、RE、MH),均以气郁质的危险度为最高。【结论】1.HBV携带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具有如下特征:该人群病理体质比重较大,约占74%,病理体质以阳虚质、湿热质、气虚质、气郁质为主;该人群多出现兼夹体质,体质类型相对复杂,体质易兼气虚、气郁和湿热质;随着携带病毒时间的增长,病理体质有增加的趋势。2.HBV携带者的生命质量较对照人群有全面下降,尤其以心理健康状况的下降最为显著。3.体质是影响HBV携带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气虚质对生理健康影响较大;气郁质不仅表现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还表现出对生理健康的影响。通过调整HBV携带者的体质是提高其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