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现场调查和机构调查,分析样本地区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的档次选择情况以及影响居民选择不同档次的因素,分析合作医疗两个档次参保者的医疗费用信息。同时利用意愿筹资比例、离散选择模型两种方法测算居民对合作医疗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居民选择医保方案的敏感因素。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在综合考虑居民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基础上,合理确定居民的缴费水平,降低逆向选择,促进筹资垂直公平的方法。[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文献研究法,主要用于前期资料的收集和整合以及调查问卷中部分属性和水平的设定;(2)专家咨询法和小组讨论法本研究调查问卷设计过程中,部分内容如离散选择模型的属性和水平的设置需要进行专家咨询以及反复讨论和修正。定量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描述性统计分析用于对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和整体性描述;(2)假设检验包括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等方法。主要用于对不同群体的差异性是否有统计学意义进行统计推断;(3)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二分类logistic回归用于分析居民选择养老保险低档或高档的影响因素。离散选择模型用于分析居民对城乡合作医疗的支付意愿以及影响其选择的敏感因素。[结果](1)根据样本分析结果,90%以上的居民选择新农合的一档,80%以上的居民选择新农保的一档;(2)影响居民选择新农合档次的显著性因素为年龄,影响居民选择新农保档次的因素为对缴费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职业;(3)参加医疗保险二档的就诊者产生的门诊费用高于医疗保险一档的就诊者的门诊费用,但其门诊补偿比没有差异;(4)当筹资标准分别为100元和200元时,居民的支付意愿中位数分别为40元和60元,意愿筹资比例分别为0.67和0.43,在与现成政策比较中,居民基本可以接受一档缴费水平,而约50%的居民可以接受二档缴费水平。不同的区在200元的筹资水平下支付意愿有差异,不同性别和不同职业在筹资标准为100元时支付意愿有差异;(5)缴费水平是影响居民选择不同保险方案的最敏感因素,其次为三级医院住院补偿比,根据模型结果推断现行医保政策方法在所有模拟方案中受欢迎程度较低。[结论](1)新农合和新农保一档和高档的参保人数相差悬殊,高档的参保人数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新农合和新农保的宣传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3)居民最看重医保的缴费水平,政策制定者在制定合作医疗缴费水平时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支付意愿;(4)居民在参加新农合时存在着一定的逆选择,可以考虑以养老保险的参保档次识别居民的支付能力,让部分支付能力较强的居民参加新农合二档。[创新之处](1)本研究将离散选择模型引入医疗保险领域,对影响居民选择医疗保险的敏感因素进行分析。(2)本研究结合两个保险,新农合和新农保对缴费水平的制定进行分析,提出以新农保参保档次识别支付能力的设想以及整合两个保险缴费水平的建议。[不足之处](1)研究结果无法外推至重庆以外地区由于无法得到两个保险高档参保对象的地址信息,本研究仅对黔江区的城东、城西、城南三个区进行了调研,研究结果可能无法外推至重庆以为地区。(2)DCE调研过程中易出现误差DCE的调研过程中,首先被访者的文化程度以及理解能力,调查员的误导作用等可能会导致DCE结果的误差。(3)本研究有待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研究由于样本的有限性,研究中得出的结论需要进一步的数据支持,有待于进行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