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熟制区耕作制度的演变及在不同垄距下种植高粱的生物量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zy19900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概述国内外耕作制度的进展情况以及我国一熟制耕作区耕作制度的演化和发展,文中详细介绍了旱粮土壤耕作法,同时对吉林省西部的高粱种植耕作技术进行了研究。1、国外的耕作制度研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种植制度上熟制由少到多,二是耕作次数上由多到少,三是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成为耕作制度研究的热点。2、我国耕作制度独有的特点是以轮作换茬为基础的轮作制,轮作换茬是维持地力常新的基本手段,但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连作也越来越普遍。一熟制区以旱地农业为主,人均耕地面积总量较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变化较缓慢,以玉米、小麦、豆类为主。高粱、谷子以及其他杂粮播种面积下降。3、为了满足高粱等非主产作物的社会需求量,如何采取措施利用有限的播种面积提高作物的产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的实际情况,对高粱种植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设计在不同垄距下高粱产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受植株密度的影响,正常垄距种植的高粱单株穗重最大,即正常垄>大垄双行>小垄;高粱每公顷的产量为大垄双行>小垄>正常垄。在相同的土壤条件下,由于密度制约,造成植株间光竞争激烈,植株间干扰较大,单株产量下降,但通过改变传统的耕作,达到了密植增产的目的。
其他文献
论文以甘肃兰州北山、河西民勤、宁夏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及巴林右旗等不同土质表面生物结皮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培养鉴定法、16S rDNA遗传多态性分析、琼脂藻落形态等方法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临床上又被称之为川崎病,5岁以下的儿童是此病的主要发病群体.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黏膜受损、发热
期刊
背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分泌缺陷导致高血糖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一种多基因复杂疾病。T
目的:研究青藤碱(sinomenine,SN)体外对胃癌细胞株hBGC-823细胞生长抑制及凋亡的影响,旨在探讨青藤碱抗肿瘤作用机制,为青藤碱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在培养的细胞株hB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