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自古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从古至今,在各个领域涌现过的杰出人物不可胜数,在文学领域更是如此。翻开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陈独秀、胡适、张恨水、吴组缃等等皖籍人物在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进入当代文学之后我们不得不面对另一个事实,皖籍作家在当代文坛的地位并不突出。其实安徽不乏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其中一些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总体来说,数量不是很多,也并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整个中国当代文坛注视安徽作家的眼光远远不够。虽然如此,却有一位皖籍作家始终为评论家和读者们关注着,她的每一部作品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她就是石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已过不惑之年的石楠创作了她的第一部传记小说——《画魂潘玉良》。这部处女作一经问世就倍受欢迎,并且经久不衰,使石楠享誉海内外。二十余年来,石楠始终笔耕不辍,陆续创作了十余部传记小说、两部长篇小说以及多部中篇小说集、散文集等。其中以传记小说的成就最高。石楠凭借自己创作的众多优秀传记作品,早已成为我国传记小说领域的一位重量级作家。2005年,建国以来首次评选“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石楠当之无愧地位列其中。 石楠的作品因其独有的艺术魅力一直受到读者和学者共同的亲睐。每部新作问世都会引起广泛的关注。有不少评论家发表文章对她的作品进行研究,但遗憾的是这些文章大多是就石楠作品中的一部或者几部小说作某一方面的探讨,关注的领域和研究的深度十分有限。没有人对石楠的传记小说进行整体的、全面的学术探索。面对这样的情况,本篇论文试图使石楠传记作品的研究更进一步。论文以石楠的主要传记小说作品为研究文本,以传记文学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力求对石楠的传记小说进行整体性地、全面深入地文本剖析,把握其整体的审美形态,同时分析其基本主题意向、体裁样式和个人艺术风格。 石楠的传记小说创作观是:艺术和史实的统一。创作的手法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是史实。因此在石楠的传记小说中,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是一种很微妙的、辨证统一的关系。论文认为:石楠的传记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了传记小说中艺术性与史实性的融合与平衡,打破了传统传记文学只注重史实性,而忽视艺术性的局面。从而赋予传记文学更多的艺术魅力,也形成了自己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此同时,论文也指出:石楠在重视传记文学创作艺术性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传记文学的本质特征——真实性。她的所有作品都是建立在人物真实人生经历的基础上,是以掌握了大量与人物相关的真实材料为前提创作完成的。石楠用艺术来记叙史实,用史来实塑造人物,给人物以公正,还史实以公允。在石楠的传记小说中实现了艺术与史实的融合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