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的网络人际传播效果研究——以微信使用与人际交往的关系为例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ta88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作为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相互结合的产物,移动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十分迅猛。手机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的过程中,首要的目的是联络朋友即人际交往,而基于手机平台的应用中,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频率最高。  微信作为一款新型移动即时通讯工具,对人们的社会交往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微信拓展了手机的使用功能,可以保持后台长期运行,使得信息即时送达,利用移动网络能发送文字、图片、语音甚至视频,还具备LBS定位、社交网络等综合性功能。所以在上线三年的时间里用户数量就突破6亿,同人际交往、社会网络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  本文试图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以手机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理论为基础,考察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即时通信工具微信的媒介使用和人际交往的关系,以此研究手机媒体上的网络人际传播,属于效果研究的范畴。  首先,根据拉斯韦尔5W理论,从传者、受者、媒介、内容、效果五个传播环节,本文解析了微信的基本传播特点和传播模式,其中既有继承手机媒体传播的传统特点,又有新的跨越,发展出新的传受互动模式。然后,本文还聚焦于微信作为一种新的社交工具所带来的效果和影响。根据媒介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使用任何一种媒介有不同的使用目的,以满足不同的动机需求。在微信传播的效果研究中,本文试图引入社会资本的概念来进行阐释。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最终发现微信的使用和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分别表现在其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和自我实现三个方面。  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作为手机媒体上新型即时通信工具的微信,其媒介使用和人际交往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且提供了一种新的人际传播路径,具有传播主体关系复杂化、传播载体多样化、传播内容丰富等特点,在传播效果上满足了用户社会交往、获取信息、情感表达和自我确认的需求和动机,有助于用户积累社会资本,证明了手机媒体的网络社交效果显著。
其他文献
期刊
以个人传播为主的“自媒体时代”到来,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逐渐瓦解。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地市党报,在舆论引导方面遭遇重重困境。本文主要就地市党报如何在新形势下,主动作为,打通
期刊
As newspaper enters the market and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different newspapers become fiercer, each newspaper is exploring new ways to run a newspaper and is m
光与影的配合成就了电影艺术,作为第七艺术,电影在其百余年的发展过程当中,既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传播媒介。作为独特传播媒介的电影,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凭借其所塑造的角色、捧出的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革新,特别是2010年以来,微博“爆炸式”的发展态势在传统媒体之外极大扩展了信息传播空间,其关注与转发功能、发布消息的随时性与匿名性、话题设置的便利
当前的报业呈现出泛视觉化的倾向:形式上的视觉化。不断增多的图片符号代替了间接文字符号为读者提供信息,以减少阅读量;文本的表达向着浅白性、程式化的方向发展,内容的选择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