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膜性肠炎危险因素的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puco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enterocolitis,PMC)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也可累及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纤维素渗出性炎症,黏膜表面覆有黄白或黄绿色伪膜。临床常见于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后,疾病程度轻重不一,严重病例可致死亡。PMC发病可与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由于预防性和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PMC的发病率有了显著的上升,使其成为一种临床上并不少见的疾病。严重PMC患者预后较差,早期发现并避免相关危险因素,对PMC患者做出及时处理非常重要。本文目的:①采用Meta分析系统分析评价近10年有关PMC发病的相关因素的变化,为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避免并减少该病的发病率提供参考;②回顾性研究PMC的致病因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针对如何预防及早期发现PMC并做出及时处理进行分析。方法:①本文通过搜索中文(CNKI,万方,VIP)和英文(Pubmed,Springer link, CALIS)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相关的独立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运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②通过收集2007年8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住院治疗、确诊为PMC的18例患者,及3例有腹泻、腹痛、发热等临床表现,但无肠镜检查诊断依据,除外其他疾病,根据其抗生素应用史及临床表现、拟诊为PMC的患者,总结分析21例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结局指标中年龄≥65岁、病情危重、住院天数≥10d、合并慢性疾病、使用PPI、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应用时间≥10d、抗生素应用类型(头孢类及克林霉素)为PMC发病的中度危险因素;女性、男性、外科手术史及抗生素应用种类≥2种为PMC发病的低度危险因素;尚不认为使用H2受体拮抗剂为PMC发病的危险因素。21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显示:(1)首诊误诊及漏诊率达66.67%(2)临床特点:①21例PMC患者,本次发病前有明确应用抗生素者18例,占85.71%,最常见抗生素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及克林霉素,联合应用抗生素比单用抗生素更容易引起PMC;入院后常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者17例(80.95%);有基础疾病者21例,占100%,包括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结核病、胆囊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腹部手术后4例,占19.05%;颅脑外伤后1例,占4.76%。②临床表现为腹泻21例,占100%,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大便次数3~30次/天,其中排黄色水样便者10例(47.62%),粘液脓便者9例(42.86%),粪便中带有片状或条索状伪膜者2例(9.52%);其他常见表现有腹痛、里急后重、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水、体重下降等。多数患者无腹部体征,部分患者有腹部压痛,多为脐周或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临床可分为轻、中、重及暴发型四型。③辅助检查:◆外周血检查:21例患者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4.81~87.05)×109/L,平均(18.94±18.97)×109/L,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16例(76.19%)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为70.2~98.2%,平均(82.95±7.42)%。21例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者8例(38.10%)、血沉增快者4例(19.05%)。14例(66.67%)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白蛋白水平降低者19例(90.48%)。◆大便常规及培养:白细胞均布11例,占52.38%,稀布者3例(14.29%),3例(14.29%)患者白细胞1~3个/HPF,4例(19.05)患者大便未见白细胞;大便潜血阳性19例,占90.48%。12例患者至少行3次大便培养及涂片镜检,普通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涂片镜检发现少量酵母菌孢子者1例。◆内镜及病理:内镜下表现可分为轻、中、重型,主要表现为结肠粘膜表面黄白色半球形伪膜附着,可见散在糜烂性病变及溃疡形成。粘膜活检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粘膜慢性炎,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及少量纤维蛋白渗出物。④治疗:◆入院后即明确诊断予以停用抗生素者,治疗效果优于入院后继续应用抗生素者;单用抗生素者治疗效果优于联合应用抗生素者。◆有应用广谱抗生素的18例患者给予停用广谱抗生素,2例内镜下表现为轻型的患者给予口服甲硝唑治疗,7例中型患者给予静脉滴注万古霉素,9例重型患者给予两药合用。◆3例拟诊为PMC的患者,其中临床分型为中度者1例,给予万古霉素静脉滴注,2例重度患者给予甲硝唑及万古霉素合用。◆所有患者均同时服用培菲康、美常安、思连康等调节肠道菌群药物,并给予营养支持、补充白蛋白、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复发者2例,给予上述相同治疗措施后仍然有效。结论:(1)近10年PMC发病各危险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使用PPI、病情危重、抗生素应用时间≥10d、住院天数≥1Od、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合并慢性疾病、年龄≥65岁、使用免疫制剂、应用克林霉素、外科手术史、抗生素应用种类>2种、女性。(2)PMC的临床表现非特异性,易被误诊或漏诊。PMC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内镜检查等。老年患者、患有严重疾病、外科手术后、使用PPI及免疫抑制剂、抗生素治疗期间或停用抗生素后短期内,突然出现腹泻者,均要考虑本病的可能性,尤其是患者年龄≥65岁,有两种以上抗生素应用史,伴发热、血白细胞增高、甲硝唑能减轻症状者,更提示本病的诊断。早期发现并及早停用相关抗生素,应用甲硝唑或万古霉素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PMC可复发,再次应用甲硝唑或万古霉素治疗仍然有效。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国人接受减重术后体重下降的因素。  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胆道疝减肥外科80例行腹腔镜下胃减容手术的临床资
摘 要: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对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仅仅具备一些英语基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雇佣者的要求,还要求毕业生具备英语的综合表达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种种新问题,迫使人们将视线转移到了"通识教育"的视角上来。通识教育的思想是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主张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在这一点上对中国大学生功利性心态问题有了解决对策。因此,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
摘 要:从舞蹈的基本概念来说,它是一种恰当运用肢体语言来展现思想情感,并对其进行情感演绎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其主要的方法是依靠各种肢体动作加之自己的思想情感来有效的完成场景表演,舞蹈教学是高校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情感表现力教育,相关高校和教师要加以足夠重视,并给予科学合理的引导。本文着重论述在高校舞蹈教学各相关环节中大力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力的相关办法,希望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
目的:比较分析盲探法膈神经阻滞(phrenic block)和超声引导下膈神经阻滞(ultrasound guided phrenic block)治疗顽固性呃逆(intractable hiccup,IH)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采用
摘 要:本文从目前PLC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基于翻转课堂,积极进行探索,建立新型的PLC网络化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课堂和网络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强化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开发了学生的开拓创新思路。  关键词:翻转课堂;PLC  1 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则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既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教和学的固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