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悬吊循经弹拨法、悬吊运动疗法和循经弹拨法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康复疗效,比较三种方法在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时的疗效差异,初步探讨悬吊循经弹拨法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中西医结合作用机制,为该治疗方法日后的推广及普及提供临床理论依据,以期为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无创的康复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悬吊运动疗法组)、B组(循经弹拨法组)、C组(悬吊循经弹拨法组),每组23例。分别给予悬吊运动疗法、循经弹拨法、悬吊循经弹拨法治疗。治疗时间每日1次,5日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疗程间期2天。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背肌耐力测试于治疗前、治疗后评定患者治疗效果,并对评定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三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VAS评分、ODI评分、腰背肌耐力测试值比较,经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治疗后组间VAS评分、ODI评分、腰背肌耐力测试值比较,经SNK检验,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治疗后组间VAS评分、ODI评分、腰背肌耐力测试值比较,经SNK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治疗后组间VAS评分、ODI评分、腰背肌耐力测试值比较,经SNK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循经弹拨法、悬吊运动疗法和循经弹拨法均能改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腰部疼痛症状、腰部功能障碍及腰背肌耐力,但悬吊循经弹拨法对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较悬吊运动疗法和循经弹拨法明显。本研究结果表明,腰背肌耐力的提高对非特异性腰痛的改善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