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D模拟无溶剂酯化合成体系反应器设计与放大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aa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甾醇可以通过降低胆固醇含量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几率,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列为新资源食品[1]。但是植物甾醇的结晶形式在食品中的溶解性较差,加大了应用于食品中的难度。植物甾醇脂肪酸酯是植物甾醇与脂肪酸通过实验室自制硅藻土固定化脂肪酶催化酯化反应生成的产物,但是在反应过程中,体系粘度大,混合传质效果不佳,使得加大进一步放大反应体系的难度。因此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植物甾醇和油酸无溶剂酯化合成体系,对搅拌式生物反应器进行设计与放大,为植物甾醇脂肪酸酯的工业化提供理论依据,并且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模拟建立模型的正确性。首先采用CFD模拟5 L反应体系,应用多重参考系法和层流模型,对5L体系的粘度、搅拌器类型、空气分布器类型、搅拌转速、通气速率的等方面对比从而得出最优搅拌转速为200 rpm,最佳通气速率4.5 L/min,最佳桨型为变框式桨-四斜叶-2,最佳空气分布器为盘绕圆式,模拟体系粘度在稳定粘度600 cp进行模拟。之后采用相同的建模方法建立30 L反应体系、300 L及1t体系中,得到最优桨型变框式-六斜叶组合桨及变螺带-六斜叶组合桨。最后使用实验手段,按照底物摩尔比4:1,加1335 g油酸,484g植物甾醇,硅藻土固定化酶酶量18000U/g,水活度15%rh,55 ℃反应96h,原浆型植物甾醇转化率为55.2%,优化桨型锚式-四斜叶组合桨转化率为73.4%,最优桨型变框式桨-四斜叶-2转化率为92.1%,较原浆型提高36.9%,验证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我国每天会产出大量的生活污水,必须对废水进行有效净化才能重复利用。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高效处理废水的装置,已被广泛应用到污水处理和回用。但由膜污染现象导致的通量衰减、运行成本增加等缺点严重限制了膜生物反应器更大规模的应用。本课题通过向反应器中投加自制磁性复合混凝剂研究对MBR反应器中污泥混合液性质、污染物去除效果和微生物群落变化等影响,探究控制MBR膜污染的新方法和工艺及其背后的调控机理,
脆性固体材料的破碎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十分常见,例如堆石料的开采,破碎和碾压、矿物冲击分选、玻璃破碎等。脆性固体的破坏从时间尺度上可以分为瞬时破碎和连续破碎。颗粒材料在准静态压缩条件下发生连续破碎,其力学特性和破坏机理等已经被广泛研究。然而冲击,爆炸等动荷载下瞬时破碎的变形特性和破坏机制研究还有很大的空白。固体的冲击破碎是一个连续介质到高度离散化系统的快速转变过程,诸多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如陨石冲击、地
渤海油田油藏非均质性强,经过水驱开发后地层流体和压力发生明显的变化,平面和层间压力差异明显,调整井钻完井时容易井漏、井涌、卡钻和固井不合格等问题。为了保证调整井钻
在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中,去噪是很重要的一环,若噪声没有得到很好地去除,将直接影响到有效信号同相轴在叠前地震剖面上的识别,从而影响一系列之后的处理环节,最终会影响到叠加
电连接器是实现器件之间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的基础机电元件,广泛应用于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设备中,电连接器可靠性水平的高低对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影响。振动应力是影响电连接器可靠性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持续的机械振动应力会引起电连接器插针与插孔发生微动磨损,影响其接触性能。因此,本文利用超声检测技术对微动磨损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对国内外电连接器微动磨损的研究方法,超声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简单概
自2016年二胎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的生育率依然没有显著的提高。低生育率带来的老龄化加剧、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占比缩小、社会活力降低等社会问题,依然亟需解决。生育率的降低与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探究这一关系,并预测未来的城镇化率与总和生育率。本文首先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即VAR模型,探究了城镇化、乡城人口迁移与城乡差距之间的影响关系;接着基于城镇化
近年来,随着微细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流控芯片在医疗诊断、生物医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目前,微流控芯片已经逐步从实验室研究走向商业化应用。这对芯
页岩气储层渗透率普遍很低,孔隙连通性差,大规模水力压裂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提高页岩气产能的技术手段。压裂后大量滞留在储层中的压裂液是否会产生严重的水锁伤害是需要研究的
针对高渗透率,边底水能量充足,采用水平井开采的稠油油藏,在油井进入高含水期后,单纯的利用自然产能以及注水开采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的问题,开展了CO2吞吐试验来进行
本论文主要研究任务为合成一系列三唑化合物,并通过抑菌实验筛选出合适的化合物,为水载型复合有机防腐剂课题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本论文研究内容包括:目标化合物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