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君劢作为民国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与知识分子,一直活跃在民国的思想界与政治空间。大多数研究者比较关注的是他关于宪政与社会民主主义的论述与实践,而对他晚期的新儒家身份则缺乏关注,更没有将他对于科学与人生观的看法和宪政观放在中国思想史的脉络中进行理解。本文则试图将张君劢的论述放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传统中来审视他在思想史中的位置,并且从中挖掘出从晚清到民国历史变化中复杂的思想转型过程。张君劢身处一个心灵秩序与政治秩序崩溃与重塑的历史阶段,他敏锐的察觉到个人与超越存在之间的关系面临一个重新选择的时机,他在1923年发起的“科玄论战”,将科学与形而上学之间关系的危机直接呈现出来,不过他并不是如一位典型的二元论者,相反,他受到宋明心学的影响,以“心”作为最高的一元主体统摄道德与科学。在宪法问题上,张君劢把重点放在宪法的制度设计上,但是实际上,他对宪法的权威来源必须要和他对于民族国家的看法联系起来理解,他认为宪法的权威来自于民族传统与习俗以及国民对于本民族的信念。而在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上,张君劢注意到晚清以后新兴的经济社会的崛起,但是他认为这样一个经济性的社会只是国家解决社会公道的领域,而个人与国家才是政治秩序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是其他一些知识分子,如张东荪会认为,新兴的社会领域可以整合政治力量,从而监督政府权力,由此看出张君劢对于国家/社会与个人关系的独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