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纤维褶皱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及力学性能分析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_win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制造过程中容易产生纤维褶皱缺陷。纤维褶皱会削弱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力学性能,对压缩强度的影响尤为显著。因此有必要对含纤维褶皱层合板在压缩载荷下的破坏规律进行研究。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含纤维褶皱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对其在压缩载荷下的渐进损伤进行模拟,分析其剩余压缩强度与褶皱参数的关系。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首先基于三维热传导理论,对纤维褶皱引起树脂积聚的层合板进行瞬态热传导数值模拟,分析树脂积聚区的几何参数对层合板热阻变化率的影响及层合板表面对比温度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实验验证热成像技术对树脂积聚进行检测的可行性。发现层合板的热阻变化率随树脂积聚区面积比的增加而线性增大,当面积比为0.278%时,对比温度峰值约为46mK。(2)对含均匀褶皱、梯级褶皱和局部褶皱层合板的等效弹性常数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均匀褶皱和梯级褶皱两种情形的层合板在轴向压缩下的渐进损伤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所有的等效弹性系数中Ex和Gxz对A/L的变化最为敏感;均匀褶皱层合板的四种损伤均发生在褶皱波波峰及波谷的两侧,其中分层损伤和基纤剪切发生最早,层合板的压缩强度随着A/L的增大呈非线性下降,当A/L=0.2时,压缩强度折减为无褶皱压缩强度的11%;梯级褶皱层合板的基纤剪切损伤和分层损伤均发生在最大错位角处,纤维损伤发生在以波峰为中心的区域以及最大错位角处。(3)对含单个和两个树脂积聚区的纤维褶皱层合板在轴向压缩作用下的渐进损伤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正应力最大值主要发生在树脂积聚区的顶部和底部(即褶皱波的波峰和波谷处),而切应力最大值主要发生在最大错位角处;单个树脂积聚区的情形下,纤维断裂主要发生在树脂积聚区的顶部和底部,而分层损伤则出现在最大错位角处,压缩强度随树脂积聚区高度的增大呈非线性下降,当H约为27.8%的板厚时,压缩强度降为无缺陷层合板的77.5%;含两个树脂积聚区的层合板在两个积聚区中心的连线处形成扭结带,在扭结带处发生严重的纤维断裂和分层损伤;同时在两个树脂积聚区的顶部或底部最靠近层合板边缘处发生纤维断裂。
其他文献
诱导轮是一种轴流式叶轮,经过螺旋叶片的旋转做功,使出口流体的能量增加,同时对流体起到一个预旋作用,能够使后置叶轮具有更好的抗空化能力。诱导轮的叶片数是影响其性能的主
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因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和较好的抗震性能在中高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形式选用中占主要比例。本文主要通过理论模型分析,结合现有的试验数据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高性价比、轻量化、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复杂装备的需求日益迫切,由于这些复杂结构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众多,传统的结构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要
堆石料常运用于水利、港口等基础工程的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作为堆石坝的重要组成材料,堆石料具有许多优秀的工程特性,比如承载力高,压实性能好,透水性强,填
含氮杂环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存在最广泛的杂环类化合物,在化学以及许多相关产业如药物、材料、精细化学品等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杂原子活化的烯酮类化合物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
芳香酰亚胺衍生物因具有较强的缺电子性、结构可设计性以及丰富的光电性能备受关注。其中,苝二酰亚胺作为一类典型的芳香酰亚胺化合物,以其高荧光量子产率、良好的光热稳定性
液-液两相界面催化广泛应用于各种催化体系中,但反应体系的“不互溶”使其存在高的传质阻力,常常需要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或剧烈搅拌来提高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反应效率
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引起的菌核病(White mold)是造成农作物减产,特别是油料作物减产的一种重要病害。菌核病对世界上大豆,油菜,向日葵等油料
镁合金的极易腐蚀及耐磨性差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的瓶颈。本文采用电泳-脉冲电沉积工艺在镁合金表面分别制备了 Ni-Graphene和Ni-GO-CNTs复合镀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Al-Zn-Mg-Cu作为高强铝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地面车载等领域。目前,对铝合金铸锭的商业化生产主要利用直接水冷半连续铸造技术,对于大规格的铸锭,存在难以热处理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