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对拉丁美洲产生了积极的直接影响,尽管该地区对美国和欧洲等传统市场的依赖程度仍然很高。中国对拉美地区的重要性集中表现在中国对粮食、能源和原材料等初级产品(商品)的巨大需求。而拉美地区受益于这种需求进而推高了其产品价格,对宏观经济指标产生了利好的影响。中国还向拉美地区提供了技术产品、制成品、纺织品以及合作项目。
然而,国际上也有一些人担心中国对拉美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可能存在潜在的不利影响,中国对资源性产品的需求以及拉美地区对中国廉价工业制成品进口的依赖,导致了拉美地区进入了一种以进口替代国内生产的发展模式。这就是所谓的“中心-外围”的传统贸易模式,即拉美主要向中国出口大宗初级商品,如农产品和原料(燃料和矿产品),并从中国进口制成品、工业重型设备。拉美国家这种仅依赖于初级商品出口的极端做法,具有所谓的“逆工业化现象”的负面影响。上述事实促使本论文对当前中拉贸易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的依据是1995年至2011年中国与10个具有代表性的拉美国家之间的贸易统计数据。
研究结果显示,“中心-外围”模型事实上已经是中国和拉美地区的主要贸易模式。鉴于此种情况,制定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鼓励和支持拉美国家对华贸易的“增值”,是拉美国家对华贸易战略的重中之重。这一拉美国家贸易战略的制定,依据的是中国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拉两个地区的有关国家统计数据(贸易和投资)之间的比较分析以及对中拉两地区具体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的综合评估。本文还采用了SWOT分析法,对拉美10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并为其制定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提供政策建议。这些主要的政策建议是,提高拉美国家贸易的附加值,引进先进技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注重保护环境,采取绿色发展战略,发展新能源,以驱动潜在的经济增长,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刺激技术创新和提高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