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别选票背后;街区控制与社区选举——以济南市L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为个案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jd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单位制”的弱化以及社区建设运动的兴起,原来由国家或单位承担的相关社会功能被释放到城市社区,社区逐渐成为反映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场域。社区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往往能够体现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和权力结构。社区选举作为反映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事件,涉及到民众参与意识、基层的治理方式,对社区居民利益和社区发展影响巨大。它的意义远远超出城市社区的边界,是衡量国家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本文以济南市L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为案例,借助实践社会学“过程--事件”的研究策略,立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通过叙述居委会选举制度实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参与其中的基层政府、居委会以及社区居民采用不同的策略展开互动的过程,力图揭示选举过程中所体现的权力秩序,反映城市基层的民主现状,以期待更加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宏观的社会结构。   在总体框架上,本文结构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导论。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主题和目的、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受孙立平教授“过程一事件分析”方法的启发,本文试图通过描述发生在城市基层社区中的选举事件来揭示隐藏在常规事件背后的关系、结构与机制。侧重于从社会学的角度,采用实地研究的方法,围绕社区选举事件,以参与观察法和无结构式访问法收集资料展开研究。   第二章提出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梳理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等核心概念,回顾了相关的理论,以及有关国家与社会方面的实证研究,并提出了研究的总体思路: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放入居委会选举这一特定事件的动态分析框架中,通过叙述整个选举过程,描述选举过程中权力的行使者是如何运用正式的行政权力以及利用人情、面子、物质回报等日常生活原则操控选举结果,揭示整个过程中权力运行的深层逻辑,并且提供认识基层社会中国家与社会关系复杂性的动态视角。   第二章是“过程--事件”中的控制力量:差别票率的产生。介绍了小区概况,描述了社区选举的整个过程:选举前期的准备工作、对候选人名单的控制、社区选举领导小组的“精心”建立、与选民关系的构建过程和选举结果的尘埃落定。   第四章为选举事件的实践过程:权力秩序的构建。这一部分主要分析了选举事件中权力秩序构建的过程:在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启动以后,行动者为了实现各自的目标,通过基于资源交换基础上的合作、行政权力的执行等不同的行为互动方式,促使整个事件向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构建了街区的权力结构。   第五章是结语与讨论部分。将社区选举的权力秩序构建过程扩展到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此次选举事件只是国家与社会的一种程序性的表面接触,并没有看到基层社会的成长,相反,却是国家对社会有力形塑的一种表现。
其他文献
就业问题关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如何解决困难人群的就业,一直是就业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困难人群是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学位
作为一项“劳动所得,也是一种人生条件或人权”,公民们如何使用这一权利——闲暇——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然而,农民工又是如何度过他们的闲暇时间?这是本论文所关注的主要
地铁作为大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及地区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南京、武汉、重庆、长春等城市的地铁已在运营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