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其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guolibb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了解住院患者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特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2.分析住院患者中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的耐药现状,探讨MDRPA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MDRPA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3.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为控制耐药性的传播提供依据。  方法:  1.回顾性调查2007~2009年住院患者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标本来源、临床科室及患者年龄分布特点,并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变迁情况。  2.回顾性调查2007~2009年住院患者中MDRPA和非MDRPA感染的药敏结果及其对各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对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MDRP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3.选取对环丙沙星不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69株为受试株,PCR筛选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ac(6)-Ib-cr),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确定基因型,接合转移试验探讨耐药基因的转移性;同时用琼脂稀释法检测环丙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加入羰基氢氯苯腙(CCCP)后的MIC值变化,以确定是否存在主动外排耐药机制。  结果:  1.本研究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227株,其中痰标本占67.8%,其次为尿液、血液和脓液等;临床科室分布,以ICU占首位,然后依次是呼吸科和神经内科;全部感染者中,年龄最小<1岁,最大为96岁,平均年龄为64土15岁,70岁以上的有83例,占36.6%。  2.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中,敏感性最好的为妥布霉素(敏感率为94.3%),其次为庆大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均在85%以上)。耐药率最高的为头孢唑啉(耐药率达99.7%),其次为呋喃妥因(耐药率为99.5%),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均处于较高耐药水平(耐药率均在90%以上)。  3.3年间227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4.7%,31.3%,40.9%,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3.4%,32.4%,42.5%,说明近年来常用抗菌药物中,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有明显上升趋势。  4.MDRP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3项。按相对危险度大小依次为年龄>50岁,≥2种抗菌药物使用>7d,疾病危重程度。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吸氧是MDRPA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5.69株铜绿假单胞菌受试株中,有12株aac(6)-Ib-cr基因阳性,阳性率为17.4%。全部阳性菌株经DNA测序、BLAST比对,有3株携带aac(6)-Ib-cr基因(含有Trp-102→Arg和Asp-179→Tyr突变),阳性率为25%;另有3株为aac(6)-Ib野生型。aac(6)-Ib-cr基因最早在2008年的标本中检出,质粒接合转移试验结果阴性。  6.69株铜绿假单胞菌受试株中,未检出qnr基因,即未检出qnrA,qnrB,qnrC,qnrD,qnrS基因。  7.69株铜绿假单胞菌受试株中,有47株细菌在加入CCCP后,MIC值降低≥4倍,即68.1%的MIC值被逆转。  结论:  1.本次调查表明,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主要在ICU病区、呼吸内科及神经内科病区流行;>60岁患者在所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中所占比例较大,提示老年患者更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  2.227株铜绿假单胞菌仅对少数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且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有明显上升趋势。  3.本次调查提示,年龄>50岁、≥2种抗菌药物使用>7d和疾病危重程度是MDRP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4.我院铜绿假单胞菌PMQR基因以aac(6)-Ib-cr基因为主,未检出qnr基因,且aac(6)-Ib-cr基因介导低水平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在喹诺酮类药物中存在泵出机制,说明主动外排系统发挥了重要的耐药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众多的阅读教学手段中,我发现从课题入手阅读教育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课题不仅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也是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我们通过这双“眼睛”可以窥探到文章的内容、思路、中心等诸多信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课题入手,发挥这双眼睛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下面我们以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为例,谈谈我是怎样运用这种教学手段的。  关键词 抓类型;抓特点;重分析;好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
大多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语文有以下特点:一是他们的语文基础较差,主要表现在听讲抓不准要点和重点,不喜欢主动做笔记,注意力常常不集中;错别字较多,标点符号易混淆或是“一点到底”;阅读理解能力差,对文章综合概括有困难;作文写作的兴趣不高。二是学习语文的时间很少。许多职校生只是在语文课上听听老师的讲课,课余时间基本都用来参加各类活动或学习专业知识。  根据笔者调查研究发现:90%的学生不排斥语文课,但真正喜